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  相似文献   

2.
对电视乱象的若干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荣 《新闻记者》2004,(11):27-29
随着1926年1月27日电视机的问世,人类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施拉姆曾赞誉这个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成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最好的窗子。它是我们扩展视野的最佳途径之一,使我们对远方的事件有真实感,也让我们在评判公共人物时,有更多资讯做判断依据。电视被运用作为远程教育工具时,也让我们得以接触一流大学的课程。电视也让一般人能够看到过去只有在少数大城市里的有钱人才能看到的歌剧、芭蕾、戏剧,博物馆里的展览和音乐会里艺术家的表现。总之,电视自诞生开始,就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看新聞。每天早晨抓起报紙来,一般的情况,总是先看新聞,再看其他的东西。 說起来也不应該,有时看到一些新聞,常联想到过去听人講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說: 在封建时代,有一个县太爷,最爱唱京戏。这个县太爷的京戏唱得怎么样?故事里只用了一件事情来說明这个問題。故事說: 有一次,县太爷过堂审問一个犯人。按那时的法律,这个犯人是应該判死刑的。这个县太爷郑重其事地問犯人:“你願意死还是願意活?”  相似文献   

4.
载体虽然很重要,但是技术的核心永远是人以及人所创造的内容价值。微信朋友圈里,一位女同事发送了一个"自悲帖":晚上到家打开电视,不是为了看节目,而是为了听点人声。"打开电视……听点人声",多好的一句电视媒体形象广告词!拥有强大的陪伴功能,电视,俨然成为一个个家庭长期留守的成员,而且能说会唱。三十年客厅,三十年卧室。想当年看电视,不止一次,也不只有我一个,常常看到屏幕上出现"再见",看到满屏的雪花绽放,才遗憾地关掉发烫的电视机。而观看  相似文献   

5.
我爱看陈辉的电视纪录片,不仅因为我们是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电视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性格、他的才能和他的追求;看到了他近几年来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足迹。一九八三年,陈辉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吃”便成为有了人类社会以来的一条定律传承至今,并且被后来或者后来的人不停地加以实践和演变,从过去饥不裹腹的年代到如今所谓的美食主义,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然而在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华的同时,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起来。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频频亮起报警信号,以致让老百姓在买东西吃东西时,心都吊在嗓子眼,我莫不是在吃苏丹红吧,我莫不是在吃瘦肉精吧……老百姓为吃提心吊胆的同时,也在不断质疑:我们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到底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上看到一台中秋诗歌朗诵晚会,诵诗者都是一些头顶“著名艺术家”头衔的人物,朗诵涉及到的也是古今以“月”为主题的名篇,我便把频道锁定了。 唉!这些“著名艺术家”呀!你让我说他们什么好呢?当我看到北京人艺的老演员苏民在朗诵一首吟月的古诗时,我瞬间想到的还是一个人都不愿再提的老问题:关于演员的文化素质——而这个问题是过去“老一辈艺术家”们经常数落年轻演员时爱谈的话题。北京人艺是类似于“国家话剧院”的地方吧?苏民也算北京人艺中的著名演员吧?但我所看到的那个他不具备把一首完整的诗前后读顺的能  相似文献   

8.
自从电视小说这个名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之后,“什么叫电视小说?”“它和电视剧有哪些区别?”这样一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理论家、评论家和电视工作者的思想中。作为电视小说的实践者,自己也很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有几部电视小说的实践,逐步摸索着电视小说创作上的一些规律,也看到了电视小说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在《摩诃摩耶》的创作中,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试验,试图使电视小说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 ,电视游艺节目大行其道 ,火爆异常 ,占据了周末的电视荧屏 ,各电视台的收视率不断创造新高 ,打破了以往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一统天下的格局 ,1999年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 ,过去的“旁门左道”站到了艺术的颁奖台上 ,电视游艺节目终于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得到观众的喜爱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然而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 ,目前的游艺节目存在着低俗化的倾向 ,缺乏健康向上的积极意义。文艺较诸哲学及伦理学 ,往往更能反映出社会心理的走向。当前文艺领域感觉的泛滥 ,从另一个方面映射出国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电视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各种调查显示,现在一般美国人一天看大约6个小时的电视。如果说人们在将近1/3的时间里看到听到的东西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那倒确实奇怪了。电视信息对人们已经如此熟悉,它们简直已成为简单的真理了。在即时通讯的时代,电视媒介所提供的新闻,不仅可以更快地传播,而且受众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消息来源。有2/3被调查的人说,他们的消息大部分来自电视,有一半人说,他们发现电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视纪录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电视机构都十分重视的节目形式。但是,在我国电视界,“纪录片”的概念一度被人遗忘了。在电视里就由“专题节目”来代替,渐渐地“专题节目”又演变为“专题片”了,即便是仍旧用“片”字,前边缀上“专题”,似乎也就成为电视“自己”的东西了。其实,从大众传播媒体的兼容规律来讲,电视这个后来者从原有媒体继承、吸收  相似文献   

12.
电视语言     
研究这个问题的最好地方当然是在电视前,屏幕上,画面、音乐、解说、声音构成了新闻、电视剧、教育等各种节目。首先要明确的是,画面和音响是一种媒介语言,选择、控制它们是我们制作电视节目时最主要的工作。正如写作本文要选择适当的词汇和组织句子,摄制组也要选择和组织电视节目的基本元素——画面、音响。但是,电视和文字在这方面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在电视节目中找不到什么动词、名词的对应物,同样,书面语言也没有什么同特写、叠化完全一样的变体。电视是有自己语言的独特媒介。让我们打开一架电视机,调到一个商业台,把转瞬即逝的画面定格。瞧,画面出现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少妇,地点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厨房里。此时,她正从两个大购物袋里掏东西。少妇身材苗条,穿戴大方漂亮,上着一件宽松合体的象牙白衬衫,脖子上戴着条黄色围巾。我们还看到,她笑容可掬地从购物袋中掏出“阳光”牌洗衣粉。购物袋后面是一架颇为新潮的触键式电话和一  相似文献   

13.
嵇海荣 《声屏世界》2013,(8):167-168
最近听到Millward Brown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我觉得他们讲的非常好,传统的电视时代已经过去,大视频的时代已经开始。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传统电视的概念,以前我们做广告的时候都是说在这个城市做就要买电视700个GRP,买完了之后再去讨论我们还剩下多少钱?是不是要上点楼宇电视补充一下?还是上点互联网视频补充一下?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互联网视频也好、楼宇电视也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心留意,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通过电视,来悄悄的改变一切的。事关国家命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最快最广泛的是经由电视来发布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让男女老少、贫民贵族、文盲和知识分子坐在一起共同观看,并且各自都能从电视上获得各自所需的东西。要打倒一个人或者捧红一个人,消灭一种恶习或者提倡一派新风,就凭一个小小的屏幕就足够了。这个小小屏幕,可使全世界沸腾(如一场球赛,一场晚会),可让全世界沉默(如一个访谈节目,一个战争饥饿的镜头)。这个小小屏幕如一只无形巨掌,伸入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从从容容地把玩着世界,可谓八面威风,无所不及。电视既高不可攀、妙不可言,又成了老百姓最平常最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电视在改变世界,在推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我和所有的人一样乐此不疲与时俱进频频更换着电视机,大的小的黑白机子和大的小的彩色机子在家里出出进进。也和所有人一样一连吃肉一边骂娘——为好的节目叫好为不好的节目生气。爱也罢,骂也罢,但谁也不曾把电视机请出屋门,一个三岁小孩都  相似文献   

15.
电视在中国一出现就是个惹人瞩目的焦点.1958年5月1日,大戏没看过几场的中国老百姓,突然看到"戏匣子"里出了人影,惊愕之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后,随着"戏匣子"里的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电视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成员",过去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电视"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16.
电视界爱说这样的话: 屏幕指导知路数。那么,在电视上看现场短新闻,究竟看的是什么? 看现场的魅力也许谁都承认,没有什么比出现在屏幕上的真实现场更令人激奋、震惊、感动或发人深思的了。不知怎么回事,那亲身经历过的场面,当屏幕将其再现出来时,让人感到仿佛比现实更鲜明、更深刻、更精细、更集中……  相似文献   

17.
电视实况转播后的新课题如今,重大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都进行电视实况传播,这就给文字报道带来了新课题:许多精采的场面,人们都亲自目睹了(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开慢镜头),报道怎样写,它还有用武之地吗?回答依然是肯定的。不过它必然要走扬长避短之路,着重写那些屏幕上看不到的、电视难以表现的东西。在保留对关键性场面作精采的描述以外,它可以从这几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一些东西涨价不满,更对一些东西可能再涨价担心。怕涨价,可以说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记者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前几天听了几位外地朋友讲的亲身感受,也使人不能不想到事情的另一面。广东的一位朋友说,他们那里鱼价很低的时候,市场上鱼少得可怜,很难买到吃上。前几年鱼价放开,一斤鱼涨到两元以上到三元左右,起初骂的人可多哩。但是农民们从涨价中看到养鱼划得来,养的人多了,结果上市量增加,鱼价下降,买鱼吃容易得很。他说,现在的鱼价比过去国家规定的牌价还是高了些,可是我们能经常吃到鱼了,这和过去不涨价却吃不上鱼相比,能说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的广播、电视里出现了一个当时人们不大熟悉的称谓节目主持人。如今,十几年过去,节目主持人这个名称在亿万听众、观众中几乎家喻户哓.节目主持人队伍也由当初的寥寥数十人发展、扩大到今天的四五千人.这是广播、电视宣传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20.
高梅 《声屏世界》2009,(6):12-13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开始于全球“金融危机”寒潮中,而温总理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感人话语驱散了人们身上的寒意。人们从广播和电视中看到了“比黄金更可贵的信心”,也看到了以往“两会”报道中不曾看到的亮点。从以下的文章中,你能找到刚刚过去的记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