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家庭教育和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家庭教育不仅是终身教育,还是子女对长辈的教育和亲子间的双向互动及影响,家庭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从品德影响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知识传递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情感体验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生活实践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总之,家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也是亲子互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早教     
《母婴世界》2014,(12):146-147
亲子游戏互动 我的孩子9个月了,很多家长说要多和宝宝进行一些亲子互动游戏,请问在亲子游戏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怎么样才能让互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湆波 《家长》2014,(10)
正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少家长都反映越来越遭到孩子的疏远,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家庭矛盾,我却对此全无感觉。这不,星期日的早上我刚想看会儿电视,儿子就拉着我出去,说上午让我陪他跑步,下午让他妈妈陪他打羽毛球。在我们这种"运动型"家庭中,运动就是我们与儿子交流的方式,也是亲子互动的最好途径。其实这并不是我和妻子刻意营造的家庭氛围,我们夫妻俩本身就都是"运动达人"。  相似文献   

4.
体感技术让用户以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肢体动作对机器发出指令,机器通过某些特殊方式对用户的感官动作进行识别、解析,并按照预定感测模式,作出相应反馈。基于体感技术开发的亲子互动游戏,改变了亲子玩家与游戏之间互动方式,让用户甩掉鼠标和键盘玩游戏,通过语言和肢体等多种形式与游戏互动,实现肌体运动与精神娱乐的交织,孩子愉悦与家长愉悦的互染,扩增亲子玩家身体的互动与心理的互动分享的内涵、深度和层次,增加家庭凝聚力。体感外设KINECT以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深受亲子玩家青睐,主动追踪双人骨架系统有效支持亲子同时操作。文章首先介绍了体感技术并论证了其对亲子互动游戏有效支持,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利用该技术进行亲子体感游戏设计的过程,最后展示了一个基于KINECT开发的亲子互动体感游戏应用案例,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解析弱势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亲子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隐忧,由此出现了一系列连锁性不良反应.而这种现象在弱势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亲子间互动的内容狭窄、方式简单,互动频率偏低,还有就是因价值取向偏离而引起的特定期望值过高及亲子地位的对立.这些问题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本文仅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解析弱势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们促进弱势群体亲子互动,改善其亲子关系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反省     
顾诗 《家教指南》2008,(2):62-63
亲子沟通既能加深亲子感情,又有利于父母及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与言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然而,有一部分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要么不与孩子沟通;要么不讲究沟通方式和沟通艺术,结果不但没有收效,反而事与愿违, 应读者朋友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本刊每逢双月在“牵手两代”栏目中推出亲子互动文章,为两代人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亲子互动”主要瞄准亲子沟通方面的缺陷,再为亲子提供沟通机会,使亲子关系在沟通的基础上,逐步融洽、和谐。同时,为其他读者提供借鉴和启迪。 朋友,从现在起,“亲子互动”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真心希望您的扶持。来信、来稿可寄本刊编辑部,亦可采用电邮发至:henan1210@sioa.com[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龚燕 《早期教育》2006,(4):28-29
一天,我在中二班带手工活动,因为分发手工纸,淳淳和另一个女孩发生争执。第二天, 淳淳妈妈在亲子日记中用火药味极强的言辞表达了她的不满:“淳淳回家诉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位龚老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孩子发生争执时,单  相似文献   

8.
张义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301-301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亲子活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幼儿,亲子互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亲子互动不仅可以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形式。所以本文主要从幼儿园亲子互动的概述、幼儿园亲子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希望可以给幼儿园教学提供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的一名小男孩因在学校不断被同学、老师投诉,出现明显的行为偏差,在校,扰乱课堂,同伴交往遇阻;在家,亲子关系僵化,完全无视父母的教导。为此,家长感到很烦恼,主动带孩子寻求心理辅导。通过多次亲子心理辅导,家长认识并反思自身不良的亲子互动,尝试体验良性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得以明显改善。之后小孩在学校被投诉的情况明显减少,同伴关系逐渐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多种亲子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老师请回答》是我国第一档家庭教育公开课堂,节目聚焦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以真人参与互动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节目组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对现实生活中的亲子互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教育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亲子游戏对儿童及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因为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相互的对话、各自的表情和声音来互动,积极地互相交流可以获得极大的幸福感。毕竟幼儿和儿童最多的活动场所还是家庭,在一起时间最多的还是父母,然而,在开展亲子游戏实践活动中,由于亲子游戏活动规则的不健全、家长行动不配合等等问题导致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受阻。本研究试图借助《指南》,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来让家长们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来增加亲子关系和感情,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5-11
文章以浙江自然博物馆的20个家庭团体(5~12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参观过程中的对话内容及方式,探讨亲子在自然博物馆中的参观体验与学习过程。研究发现:亲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展品进行,包括对展品的说明、解释、联系、操作和情感;亲子之间的对话形式多样,包括"互动—对话"、"无互动—对话"、"互动—权威"和"无互动—权威"四种类型,但以"互动—对话"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亲子教师会影响亲子互动的主题、内容、方式和深度。因此,如何有效加强亲子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构建良性的亲子互动有重要的影响。亲子教师只有加强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丰富婴幼儿发展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创新亲子教育发展的理念,同时提高组织亲子活动的能力、指导家长的能力、研究反思的能力,才能促进自我发展,进而构建良性的亲子互动。  相似文献   

15.
郭钿钿 《班主任》2010,(11):35-35
孩子常说:“我想要的你不给我;我不想要的,你却拼命地给我。”而父母们则说:“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种亲子互动的错位成为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俞婕 《家庭教育》2009,(11):16-17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幸福感,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放云 《家长》2013,(1):33-34
许多父母常会苦恼,如何与孩子更亲近、关系更融洽,我会说:“一起动手做就对了!”一起动手做,毋须限制主题、时间、地点,真正的精髓在于“一起做”,与孩子如同伙伴般,一同做家务、做手工艺,享受只属于一家人的幸福时光。而其中亲子共同下厨就是最好的互动方式。 亲子共厨并不是和孩子一起做饭那么简单,有些问题您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一、克服坏习惯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甚至浪费食物的坏习惯,让妈妈们伤透了脑筋。与孩子一同下厨正是改掉这种坏习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蓓 《学前教育》2014,(10):57-59
与幼儿园相比,亲子园活动,即早教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教育对象包括孩子和家长,并且家长是和孩子进行互动的活动主体。作为一名亲子园教师,我发现,来参加早教活动的家长大多有亲子互动的意识,但普遍缺乏互动技巧,也无明确目的。亲子活动初期,家长往往说完“你在玩什么”、“你赶快玩呀”、“你玩得不对”、“看我是怎么玩的”这几句话,就不知道再和孩子说什么了。为此,我们在亲子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梳理了2岁孩子的月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依恋关系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亲子互动,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互动方式会让依恋关系的巩固与发展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吕春 《同学少年》2009,(9):32-33
"占苏强啊,你瞧瞧人家余苗君练琴多勤奋,每天练4个小时,你呢?""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占苏强,如果你不练的话就比不过余苗君啦。你想当落后的孩子吗?""妈妈我不想。"我回家一定不看动画片了,我会好好练琴。我不想落后,我要当最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