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鸦片战争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对拜伦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其间形成了三个高潮,一为20世纪初到五四前后。二为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三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但由于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前两个阶段译介拜伦的原因、目的、方法和结论截然不同,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文章将详细地比较这两个阶段中拜伦译介和研究的异同,并探讨中国民族主义在拜伦的译介和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初,中国学者就开始翻译研究拜伦的诗歌作品.到二十世纪初,大量的拜伦诗歌被翻译介绍至中国,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个高潮.此后,拜伦诗歌的译介研究一直是中国译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1919年-2000年间拜伦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为基础,研究拜伦诗歌在二十世纪中国的译介情况,并从拜伦及其诗歌特质探讨诗歌翻译活动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拜伦的研究出现了鲜明的转向,从对作家或作品的本体研究转为对拜伦在中国的译介史的梳理和解读。通过对其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其结论的分析,对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此类研究在建构新民族叙事和新文化符码的进程中构筑的本土性与异质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张力结构进行解读,并解析此类研究在对史料的梳理、选择和整合的过程中对当前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观照和回应,从而探寻此类研究的意图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苏曼殊的身世、思想及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出发,论述苏曼殊受拜伦影响的必然性和他对拜伦作品的译介。  相似文献   

5.
清末“拜伦热”主要受到政治功利性意图影响,这一意图较多地掩盖了拜伦诗歌译介中的文学想象。在其译介中,梁启超注意了诗歌感染力、语言译换、精神传达等;马君武注重了诗歌形式、节奏和自我情感映射等;苏曼殊突出了个性抒写、诗歌韵律、意象、审美等本体性的文学特质。这些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与多种因素关联,在新文学发展脉络中有着隐含性的前奏意义。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这里的文学性想象还不够丰富,但已包含着对文学本体性和自主性的诉求等新质。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后,我国新文学社团林立、作家辈出,这一繁荣局面的出现,和努力吸收异域的营养是分不开的。作为重要新文学社团的创造社,在它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中,都极为注重译介外国文学,并都有显著的成绩。(一)前期创造社的译介仅就前期创造社的刊物和丛书统计,译介涉及众多国度。但俄国、波斯、印度的作品,译介不多,他们大量译介的是英、法、德三个国家的文学。如英国文学,译介了葛雷、拜伦、雪莱、济慈、罗塞蒂、王尔德、道生等人的作品,法国文学,译介了拉马丁、都德、莫伯桑、法朗士、罗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随着文学价值观的多元化及文学批评的渐趋规范与独立,国内拜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对国外拜伦研究成果大量译介的基础上,我国的相关研究领域尤其是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最初传人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具有其相应的特征。虽然在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等成为译介传播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两个阶段的不同,必须从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演进关系的规律上去发掘原因。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指导变革的战略等方面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拜伦对苏曼殊的影响是肯定的。 本世纪初叶,拜伦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苏曼殊是最早的译介者之一。如果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最早、最完整地介绍拜伦的论文,那么早几年的苏曼殊的《拜伦诗选》则是中国最早的中译拜伦诗集。在书信、日记及创作中苏曼殊多次提及拜伦,讲“拜伦是我师”,自称为“中国的拜伦”。他还曾与人筹划成立拜伦学会,并准备去英国吊拜伦墓……可以讲,苏曼殊涉猎甚广的中外作家中,没有谁能象拜伦那样对他产生如此强烈而持久的影响。 然而,拜伦对苏曼殊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什么引起苏曼殊对拜伦发生如此的共鸣?历来研究者尽管论及,但皆失之片面。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受到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撒旦”反抗精神和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哀希腊》的译介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鲁迅和徐志摩的作品和思想中,可以看到五四中国作家对拜伦精神的继承,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余廷明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34-36,40
拜伦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诗人。他的诗篇极大地激励了众多的著名的艺术家。不可否认,拜伦的文学创作与其同性恋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与几位男孩的浪漫史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研究拜伦时,要正确理解这位天才诗人,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性取向。随着社会进步,他的同性恋生活不会使他的作品黯然失色。他对文学的贡献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与拜伦都将一生投入到人类进步事业中,成就了辉煌的业绩。在艺术创作上则呈现出关注英雄、描写英雄、歌颂英雄的独特风貌,带有浓郁的英雄情结。但东西方文化体系、性质、格局的不同使他们的英雄情结产生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从三个方面说明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4.
拜伦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问题迄今仍是我国拜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实际上,在浪漫主义主体风格之外,拜伦的许多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和主题表现上、在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具体技巧的运用上都具有现实主义品格。这种品格既来自文艺复兴以来本土文学传统的滋养,还特别受益于其对古希腊罗马、近现代意大利等异域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号称“恶魔派宗主”的拜伦因其童年深刻的自卑情结和英雄崇拜,渴望一种英雄的气质和品格。布鲁诺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在其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而自由主义、撒旦主义与强力意志互相结合,构成了其英雄主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具有英雄热情的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臣索:既带有个人主义又带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湖畔诗社自问世以来,命运多舛,评论界对其褒贬不一。本文通过粗浅的考察,把对湖畔诗社70多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922—1925,1925—1949,1949至今,并对每个历史阶段中出现的主要研究成果作出一些评述,以期较为清晰地把握学术界对湖畔诗社研究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拜伦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代表。创造了拜伦式的英雄是拜伦诗作的一个重要成就。拜伦的作品中,《堂磺》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成熟的。爱倩描写在这部长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海蒂与堂磺的爱情是最亮丽的一笔。海蒂不仅美貌超群,而且敢爱敢恨,勇于牺牲,是拜伦式英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拜伦的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中国天主教研究可以分成几个时期,1949~1978为第一时期,研究受意识形态左右;1978年之后从教案研究开始学术性逐渐增强,9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各阶段研究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范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天主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学术转型的挑战和跨学科整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所呈现的重要文学现象,自20年代以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从文学史研究的具体进展看,“革命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1949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这三个阶段,因历时条件不同,研究的问题及重心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独特价值的作家,他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受到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由于个性的因素和时代的需要,蒋光慈所理解和重构的是一个既有侠义色彩又具革命精神的蒋式拜伦形象,这也使他的“革命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