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育人。而正人者必先正己,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要当好"人师",完成"传道"的高尚职责。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修建看不见的"人才大厦",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庞大漫长的工程。基础教育刚好是这庞大工程的基石,所以我们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正>爱与智统一是教育的精神。我们发现,有智无爱者,无心搞教育;有爱无智者,无力搞教育。而做好教育是需要一个教师心力兼备的,要言之,就是要一个教师能够爱智统一,能够"以己爱智,育人爱智"。《说文》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仔细品味,教育的真谛,就是由爱者培育人之善,由智者培育人之智。首先,爱的教育需要耐心的智慧。世界上爱有不同种类,不同的爱具有不同作用,导致不同结果。如在  相似文献   

3.
《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教导过我们:“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 以上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书必须育人”。教书育人是个整体的概念,教书和育人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书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它都是通过教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育人。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在现阶段,我们党的教育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发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讲话文章指出:"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在文章中三次提到陶行知先生关于教书育人的名言,这对教书育人者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极大的鼓舞。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育出什么样的人是目的重  相似文献   

5.
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时,我们却忽视了教育的另一端——教师的教育习惯问题。当下的教师,在新旧课程、育人与育己、个体与群体等种种对立冲突中,对教育习惯的认知上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是一种“没有教育习惯的教育习惯”。因此,良好教育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和教师自觉,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6.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论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读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读书。张志公先生很喜欢“导读”这个说法,强调指出:“‘导读’涉及两方面——‘导’者和‘读’者。”“‘读’者是主体,但是要‘导’。‘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终于能够自己去读。”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9.
王培杰 《山东教育》2001,(1):114-115
“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话永远不会失去它的意义。”当我读着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如同在聆听一位先知的教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人吗?在新的形势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明确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国家振兴在于教育;振兴教育,要依靠教师。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我国教师有着优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话永远不会失去它的意义。”当我读着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如同在聆听一位先知的教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人吗 ?在新的形势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明确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给学生无私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童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四中对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仅是指教师育学生,还包括学生育教师、前人育后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来育在校的学生。有了学生、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支持与促进,“共同发展”则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肩负着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胸中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有火种。”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神圣,要胜任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敬业、好学、爱生则是高尚师德的三大支柱。敬业——师德修养的关键敬业精神是教师自觉承担社会和国家所规定的教师义务的体现。具有这种精神,教师就能把教育这种平凡而又艰苦的劳动当成光荣而又充满趣味的工作来对待,摒弃庸俗的价值观,摆脱世俗的偏见,理解种种不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教…  相似文献   

15.
毕竹娟 《辽宁教育》2007,(10):20-20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开的过程中,教师发展成为教育研究的重头戏。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如何“育己”。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教师而言。“育己”和“育人”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育己”应先于“育人”。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又是多么平凡而琐碎!教师正是用爱在进行着这平凡而琐碎的上作,爱--这个细腻的宁眼,对于我们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17.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为了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社会主义人才,中国民办高职院校必须从育人、育国的高度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王坤 《青年教师》2005,(7):10-10
教育是最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这种公益性特点要求它的从业人员——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善良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很难设想,心地不善良的教师会成为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每一位端教师饭碗的人都应成为“与人(学生)为善”的“君子”。  相似文献   

19.
德育本义应指道德教育。在我国古代,德、育二字是分开的。《说文解字》释德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说的是要正直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内得于己’,讲的是内心修养,也就是无愧于心。[1]可见德即道德。育在《说文》中的释义为养子使作善也,即熏陶涵育子弟使其为善,育同道德教育。事实上,德育这一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是起始于中国近代教育,多半是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和同义语。[2]  相似文献   

20.
德治·育人·人格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德治国”思想对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育人首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而人格又是做人的核心 ,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古今中外 ,大凡事业有成者 ,其人格一般为高尚者。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 ,尤应重视如何做人特别是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