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及电影作品中涉及到很多象征符号,可以根据希腊神话和西方文化背景对其进行解析。作者J·K罗琳女士在其作品当中多次使用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而理解这些符号正是深刻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内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新世纪奇幻小说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体现了奇幻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系列小说产生于英国后工业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得益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作品中处处呈现消费社会的典型形态。消费逻辑导致罗林的奇幻小说违背了传统奇幻小说的美学原则,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整体趋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了文本的具体情节形象当中。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折射出的西方人的魔幻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着扫帚飞,学习魔法口诀,家里有个小精灵,这些存在于人们幻想的魔法世界中的情节,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发行一次次成为书迷们讨论的焦点话题。西方人为什么对魔幻小说如此痴迷?其原因主要是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宗教的原因和现实社会的需求等共同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学术研究时期。十年问《哈利·波特》研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已经从文本内外对《哈利·波特》做了较深入的剖析,下一步在往纵深继续发展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走向多层次的互文研究。  相似文献   

5.
哈利·波特文化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20世纪末出版,风靡全球。作者对传统魔幻小说的创新不仅仅不在于题材和语言革新,更多的是在于对真实情感的回归,对文学多元性的吸收和应用。读者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哈利·波特》既亲切又新奇,有怀旧味道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气息。总之,《哈利·波特》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哈利·波特作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Harry Potter series books are not only the children’s books that show clear good and evil forces and heroism,but also carrying strong postmodern feature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feature of post-modernism in Harry Potter series in terms of magical realism,postmodern feminism and pluralism and so on for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studying the books.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是一个经典,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唤醒所有人尘封已久的想象力和阅读的兴趣,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他着迷。而《哈利·波特》成功的秘密,不仅在于作者的大胆的想象;还在于她让真实的世界和魔法世界之间的转化显得如此真实;在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于作品的深层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情感。一部作品带给人的不能只是吸引,还应该有思考和感动。《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种商品和文化。这对打破中国儿童文学狭隘的题材视野和单一的表现手法,起到启示作用。并为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和奇幻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流行并且经典。  相似文献   

8.
论《哈利·波特》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结构指的是从纷繁复杂的故事中抽象出来的深层结构。《哈利·波特》“大故事”的叙事结构是“社会契约 .....................+违背+奋斗×n+(社会契约的重建)”,单本《哈利·波特》都是按“βγδεηθABC↑DEHF Rs↓”这一模式而展开、衍生和变化,是埋藏在故事下面的那个最终的故事。“大故事”在单本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不断重复中螺旋式上升发展,这种叙事结构富有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使青少年儿童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部优秀的小说蕴含着作者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的价值取向。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亦是如此。本文拟从宿命论、叛逆主义和现实主义角度来探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体现的价值观念,以及促使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英国和欧洲传统文化角度来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西方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通过对该系列小说文化场景的分析,作者试图说明欧洲深厚的巫术文化,传统的基督教救赎思想以及欧洲悠久的寄宿学校历史为该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的"伤疤"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关键叙事符号,伤疤隐喻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占有特殊地位。借由伤疤标记身体,到他者和自我对伤疤的指认,再到伤疤的象征性隐去,哈利的自认得以仪式性地完成。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模式,开始考察影响翻译的众多语言外因素,诸如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单纯的语言内翻译研究不足以解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出版业创造的奇迹。《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主要归功于赞助人——中文版赞助者中国人民出版社、发行商和媒体的巨大努力。文章拟以勒菲弗尔的有关赞助人理论和韦努蒂有关出版业的理论分析《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现象,考察这一译本生产与流通的政治化、体制化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B·贝特尔海姆的童话心理学理论对<哈利·波特>意义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哈利·波特>作为童话小说,符合接受美学;是一种幻想艺术;同时,其母题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关注,因此受到亿万小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幻想热潮”的掀起,幻想文学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中。彭懿作为幻想小说的倡导者,创作了大量的幻想小说。文章以彭懿幻想小说所展现的指向成长的爱的母题为基点,分析了作品中亲情、友情、爱情等爱的表现,以及小说形象的象征意义,营造的磨难的幻想意境。进而探讨幻想小说爱的母题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安房直子的幻想文学洋溢着浓厚的东方韵味。她刻意隐去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中介,营造神秘的气氛,形成自己的幻想样式,体现了安房直子根植于童年经历、东方哲学和民间信仰里的艺术个性。安房直子的幻想主题,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既反映了她的东方传统的世界观,又透露了她作为现代人的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16.
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儿童幻想小说是世界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作者以非凡的幻想力创造了一个切合儿童审美心理的、近乎完美的纳尼亚世界,让孩子无限自由地探险游戏其中.论文试从亦真亦奇的幻想、强烈的游戏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作品的美学特征,以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金庸武侠小说流行的重要原因是它的神话性,这一点在《神雕侠侣》中表现得甚为突出。对主人公仙化形象的刻画、离奇情节的设置、对富有灵性的动物的刻画等,这种从形式到内在精神的吻合使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神话的品性。这种神话品性更利于读者审美想象的充分活跃,使读者在鉴赏时感到有一种无法扼止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荒野的呼唤》反映了杰克.伦敦试图突破时代苦难而改变命运的英雄想象,通过描写魔犬巴克的成长经历呼唤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高扬摧坚折锐的生命伟力。但是倾注于个人奋斗的激情与理想却因缺乏对历史的深刻解析与反思,未能真正支撑想象中的英雄超越严酷现实,而获得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20.
李新  高琴 《保定师专学报》2008,21(1):103-106
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