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创作观念深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胡塞尔否认在事物的现象下面存在本质,罗伯-格里耶认为在小说中不要制造一个意义世界。他反对传统小说的深度创作模式,并在自己的新小说中坚持着无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常取材古代神话故事进行创作,这构成了他作品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色。但由于他所采神话起源很古,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同时,在创作中又常常进行了改造、加工,故人们对其本来面目常缺乏了解,这于深入理解郭沫若作品的内容颇有窒碍。为此,我对他创作所采神话作了点考证,力求追本溯源,寻找出它的最初记载和演变形态。本文所考主要系中国神话,但由于郭沫若早期深受世界各国神话的影响,并对中外神话作过比较研究,得出“各国古代神话传统大抵相同”的结论(《文艺论集·神话世界》),故有时亦略述与中国类似之外国神话。  相似文献   

3.
技术教育研究中通过引进现象学的方法可以建立一门技术教育现象学。现象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创作一个现象学文本,而现象学文本创作中的主题提炼和实例写作是研究关键之关键。文章通过具体研究介绍了如何提炼主题及如何针对性地写作现象学实例,希望能够为读者做现象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审美对象是他现象学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从艺术作品入手界定审美对象,指出审美对象的内在结构,以及他的特殊存在性--自在自为的准主体,同时也着重探讨了审美对象的世界和审美对象的深度。笔者对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进行阐发,并探讨了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茅盾对欧洲神话有系统的研究,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小说明显地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借欧洲神话创作小说来讽喻现实,以北欧神话中命运女神的“二姐精神”来塑造和评价“时代女性”系列形象,肯定“时代女性”执著、勇敢地直视现实、追求光明的特点,并对其各自不同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它是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宗重大财富,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特别是文学艺术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先导作用。如屈原、陶渊明、吴承恩等伟大作家,都运用神话,创作了许多灿烂夺目的不朽篇章。伟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中运用神话更是突出。从他现存的九百余首诗歌来看,他采引的神话内容之丰富,运用神话手法之高超,在整个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空前未有的。  相似文献   

7.
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容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57-60,69
全文从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解读狄更斯人物创造的方式,探求他对神话和18世纪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人物是否属于"典型"范畴置疑。神话象征手法及其神话的时空观,以及18世纪流浪汉小说故事性与平民化的特征对狄更斯的人物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与他的创作偏好相结合,如市民世界的象征性和细节化的漫画手法等,形成了其特有的同时有着缺憾的扁形人物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8.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徐平 《现代教育论丛》2009,(4):48-49,87
在对《女娲造人》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顺势引导学生意外地创作了一篇“女娲”名字由来的神话。由此得到启示,语文教师要想垂拱而治课堂,课堂“神话”,就必需做到两点:第一,吃透教材,重深度;第二,以生为本,重引导。  相似文献   

10.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西方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神话,他是当之无愧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以鲜明的音乐个性、革新性的创作特色影响了欧洲音乐的发展。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印象主义美的作品,这也是他钢琴创作中美学思想的独特性。通过对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美学思想进行梳理解读,不同阶段的具体思想体现与创作分析,从音乐本体、内容、形式、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来诠释其美学思想,在历史脉络的分析基础之上,来说明德彪西的音乐美学思想形成并不的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彰显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的传奇与神话。  相似文献   

11.
集数据论、工具论和方法论于一体的大数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塑了师生的"教"与"学",促使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教学内容从"学科知识"进阶"个体智慧";教学方法从"规范讲授"迈入"具身体验";教学评价从"观察判决"转向"证据评估"。"数据驱动"型教学的运行机制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和教学内容等围绕教学大数据所进行的多边互动。要推进"数据驱动"型教学的实现,教师需坚守"教育性"数据本真、养成"整全性"数据素养、建设"专业性"数据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核心在于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对自身的知识层次和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避免学生出现"缺位"和"错位"现象,用"主导性"启发"主体性",使"主体性"靠近"主导性",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质量较低、特色湮灭、创新缺失、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实现科学转向,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从“增量”到“提质”的科学发展,从“趋同”到“异质”的特色发展,从“知识”到“技能”的创新发展,从“做多”到“做精”的品牌发展,从“分散”到“集约”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教师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诸多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具体言之,在科学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从"再现原意"到"探究理解"的转向;在人文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意义复原"到"意义商谈"、从"强制灌输"到"反思理解"的嬗变;在实践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教师自我解释"到"教学实践智慧"、从"教材课程观"到"课程文本观"的跃升。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17.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教材,对“完聚”一语的解释亦为:“完,修葺,指修城。聚,聚集,指聚集百姓。”通过翻检《左传》的用例和分析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笔者认为“完聚”的解释应以“坚固城郭,聚集粮食”为佳,而非如教材上所言。  相似文献   

18.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江苏省着力从“学校制度”和“招生政策”层面突破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结构的限制,实现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理延伸”和“有机衔接”,使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类型”的整体拓展和转型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制度性突破,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内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双线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等值”、“纵向贯通”、“多向转换”.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人"脸面"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研究中国人脸面问题的必要前提:一是“脸面”的分类问题,二是“脸面”概念的定义问题。很多学者认可“脸”和“面子”的分类,或者与其类似的“道德性脸面”和“社会性脸面”的分类。学者们对“脸面”的定义则是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脸面”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成分的分析,提出了“脸面”的全新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将“脸面”划分为“评价性脸面”和“互动性脸面”。“脸”和“面子”的区别也得到了合理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20.
“我”是指沾染了世俗气息的我,“吾”是天然本性的我。“吾”的质性经过外部和自身因素的施动作用而分化出“成心”和“有待”的“我”。庄子为达体道超脱之境界做出策应,主张“吾”通过“心斋”和“坐忘”来达到“丧我”。心斋的境界是虚,即虚以待物,以虚来强调心灵的涵容性,让自己摒除杂念,虚静纯一,内心复归于空明洁净,以凸显“吾”的存在;“坐忘”要求进入到物我两忘、是非皆泯、十方虚空、一灵独觉的境界,如此便可“同于大通”,达到心凝形释、神与物游、与物冥一的“物化”状态,“物化”之后,人的身心两方面俱得超脱,由此便实现了体道逍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