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中。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有位学生对秦武阳很感兴趣。在这篇文章学完之后,他还特意写了一篇作文《我心中的"英雄"——秦武阳》。那个不起眼的副手秦武阳,被世人耻笑的十二岁少年,成了这位同学心中的英雄。读完他的文章,我解除了心中的疑问。他站在同龄人的立场去分析秦武阳的心理活动,歌颂了秦武阳的  相似文献   

2.
正太子丹因见陵之耻而耿耿于怀,发誓行刺秦王,一洗耻辱;荆轲则是此次刺秦行动的主角。按理说,既然太子丹与荆轲目标完全一致,就应该同心同德。但事实却如周殿芳所说的,荆轲与太子丹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惺惺相惜的恩情,相反却有些不融洽,这就注定了荆轲与太子丹两人之间的冲突。太史公正是在矛盾冲  相似文献   

3.
<正>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史记》记载,秦王嬴政读了韩非子的文章,极  相似文献   

4.
5.
抱薪救火     
<正>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鲁人版《〈史记〉选读》中的《荆轲》一文时,有学生对文中"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中的"揕"字提出疑问。请看教学片段:生:我觉得司马迁写的有些问题,"持匕首揕之"跟"欲生劫之"是自相矛盾的。师:何以见得?生:因为荆轲那把匕首非常锋利!前文写道:"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所以,只要荆轲一"揕"到位,秦王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7.
周显王五年秦魏石门之战发生的地点,唐张守节、清顾祖禹认为在陕西三原(或旬邑)石门山,现代学者杨宽、林剑鸣则认为在山西运城石门.笔者从当时的战略形势看,魏国实力较强、处于攻势,与秦交战多在河西进行;而实力较弱的秦军渡河赴山西作战则面临诸多问题,难以施行,又缺乏史料记载证明;所以,这次战争应发生于陕西境内,战场以三原石门山可能性为大.  相似文献   

8.
狗对鸡     
如果你了解了对对子的窍门,就会觉得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句子、成语,都藏着很多对子呢!不过,重要的是,你要能发现、运用这些知识。比如鸡为什么会和犬、狗相对?因为它们同属动物类,而且是平声对仄声呀!于是,你可以举一反三,连串出很多:鸡飞对蛋打,鸡飞对狗跳……  相似文献   

9.
<正>《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课文,当我饱含悲壮的激情讲完了这一课后,我问:"大家怎么看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呢?你们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觉得荆轲是在逆历史潮流而行,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他这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结果只是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时班里学生几乎全体深表赞同,又点头又恩的,我震惊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有四处地方写荆轲去燕往秦刺杀秦王,选用了"行""往""去"三个近义的动词来叙述荆轲刺秦的行为和心理。由这三个动词的选用以及文本语境义的探究,我们就能看出《战国策》用字的精准。其实,"行""往""去"这三个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在今天区别不大,都是"离开、前往"的意思,但在古代这三个词的含义却有着不小的区别。许慎《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凡行之属皆从行。""行"就  相似文献   

11.
神行太保:快板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戏说典故又开张,今天说点啥?咱说一说两千年前的老故事,再加点新鲜话:完璧归赵幽默版,您可瞧好啦——战国时候,秦国势力最大,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捡便宜。嘿!这不,赵王不知从哪儿得来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赵王  相似文献   

12.
论语     
【作者】《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论然后汇集而成的书。其着笔开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概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13.
古都十三朝     
强悍的秦朝为什么陕西又称“秦地”,陕西人自称为“秦人”,听的戏叫“秦腔”……都是因为历史上赫(he)赫有名的大秦帝国的缘故。虽然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却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你知道秦王朝的“奋斗史”,你也会为它骄傲的。话说战国后期有一个叫秦国的小国家,地处偏僻(pi),不怎么起眼,其他大国都不正眼瞧它,可是秦国人却不甘落后,憋(bie)了一口气要活出个样子来。于是,在大能人商鞅(yang)的帮助下,秦国开始用严格的法律治理国家。为  相似文献   

14.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0-140
<正>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的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在自然观方面,他  相似文献   

15.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4):F0002-F0002
正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战国后期,秦国为了增强国力,统一中国,以兴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秦昭襄王命令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考察了蜀郡的农田水利情况,发现蜀地四面皆高山,中  相似文献   

16.
晏子见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相似文献   

17.
正《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集,其中的很多精彩论述对班主任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启示一:选拔要依法度,投票并非万能。《韩非子·有度》云:"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意思是说,若是依照声誉来选拔人才,则臣子就会在下面互相勾结;若是凭借党羽来选拔人才,则百姓就会忙于交往而不会寄希望于被依法任用。又云:"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吸收诸家之长,兼容并包,在先秦诸子中较有特色.荀子教育教学思想上的有关积极主张,有益于现代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