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开口说话,这是许多家长和康复教师的共同愿望。让聋幼儿学会说话,充分利用残余听力是关键。因此.要主动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聋幼儿的残余听力,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语言。其中,让他们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感受力、辨别力、记忆力、理解力,可为聋幼儿语言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对江西部分聋校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书面语是听力残疾儿童与听力健全人沟通非常重要的语言沟通方式,口语是学语前重听儿童、学语后耳聋儿童、学语后重听儿童与听力健全人沟通能够使用的语言沟通方式,手语是听力残疾儿童与听力残疾人沟通最重要的语言沟通方式.学语前耳聋儿童、学语前重听儿童接受早期语言训练将减少与听力健全人沟通的障碍.聋校教师较难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听力残疾状况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3.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将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进普通学校,使其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现代康复医学证明,聋儿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听觉语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大部分聋儿可以达到聋而不哑,小部分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经过听力语言康复的聋儿进入普通  相似文献   

4.
聋幼儿听力言语康复教育的特点陈丽萍早在16世纪,意大利医学家G.Cardano认为,聋儿是可以通过画画一文字一口语的顺序学会说话并接受教育的。西班牙学者P.deLeno创建了第一所聋校,并获成功,他成为了聋儿康复教育的先驱者。我国多年在聋校教育中提倡...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 (试行 )》(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委于 1993年颁布的 ,是新时期我国聋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 ,遵循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在课程门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都体现了国家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课程计划》 ,对于全面提高聋校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 ,对于我国聋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于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隔八年 ,纵观全省、全区聋校教…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技术和教学过程的结合日益紧密的今天 ,教育技术应用于聋校教学、辅助聋校教学、辅助听力残疾儿童学习已是大势所趋 ,尤其是电视教材由于其声画结合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已经在普校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而在聋校中又怎么样呢 ?经过研究和调查 ,电视教材同样存在着在聋校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如果合理运用 ,可能会显著地提高聋校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图从特殊教育技术的角度结合听力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之适合的电视媒体即电视教材的制作做初步的论述。首先 ,从听力残疾儿童缺陷代偿和补偿的角度来看 ,在聋校的电视教材要求经常采用特写手法 ,使学生看清画面人物的形体语言以及表情等 ;至于配音 ,要求尽量减少噪音 ;节奏要放慢。其次 ,从电视教材作为一个课件的制作角度 ,聋校电视教材的特点是 :第一 ,解说词可以转化为字幕并作适当的压缩 ,同时 ,对解说词的设计要符合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真正起到辅助作用 ,并能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 ;第二 ,在对电视图像的制作过程中 ,对镜头长度要求适度延伸 ,放慢节奏 ,留足时间允许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门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全日制聋校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本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为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惠 《西藏教育》2014,(1):13-13
<正>聋生由于听力的缺陷,在说话、朗读能力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听力完全丧失的聋生,朗读对于他们非常困难。故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更难听到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因此语文老师常常忽略朗读课文这一重要环节。但笔者在八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朗读是聋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不能忽视读聋哑学生朗读的训练。一、聋生朗读中易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黔桂贫困地区听力残疾儿童普校就读情况调查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纳新残疾儿童的教育已成为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听力残疾儿童在残疾儿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约占22.5%。因此,听力残疾儿童能否入学直接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尽管国内外有关方...  相似文献   

10.
了解新的历史时期视力残疾儿童听力状况,为视力残疾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纯音听阈气导测试。结果视力残疾儿童听力损失的出现率为41.5%;噪声对听力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视力残疾儿童听力发展符合普通儿童听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听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是一种听力发育的现象,与听觉系统的机能逐步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谈汉语手指音节在聋校教学中的作用北京第四聋校王雍一、形成和发展聋学生的语言是聋校教学的一项特殊任务正常儿童是在自然状态下掌握有声语言,学会说话的。他们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儿童到了七、八个月,由于多次重复感知某个物体或动作,同时听...  相似文献   

12.
杜木桥乡聋童随班就读前期工作的调查报告北京第二聋校叶立言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杜木桥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项目乡之一。按该项目执行计划安排,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彭霞光老师和北京市...  相似文献   

13.
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形成并发展聋生的语言,培养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和智力,补偿听觉缺陷。叙述教学是发展聋生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是学生根椐看到的图画、动作演示、场景、生活中的简单对话等,通过认真观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或一段简单的话,而说话的基础是有声语言,聋生生理上丧失了听觉,从小无法学会听话、说话,没有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语言,他们的交际只能借助手势,  相似文献   

14.
法律常识作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列入全日制聋校教材以来,各地聋校针对听力和语言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积极开展了法制教育。这对于帮助聋生知法、守法和用法,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其自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聋校法制教育现状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结合多年来聋校教学工作的实践,试就当前聋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谈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形成并发展聋生的语言,培养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和智力,补偿听觉缺陷。叙述教学是发展聋生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是学生根椐看到的图画、动作演示、场景、生活中的简单对话等,通过认真观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或一段简单的话,而说话的基础是有声语言,聋生生理上丧失了听觉,因此无法从小学会听话、说话,  相似文献   

16.
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演讲家。她一岁半的时候,由于患急性充血而导致丧失了视力、听力,随后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成为一个既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如此年幼就被剥夺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可谓人生之大不幸!然而,身陷无边黑暗与漫长寂寞的她,竟然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教师莎利文帮助下,凭着手摸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学会了读书;在波士顿霍勒斯曼盲人学校教师富勒的教导下,又学会了说话!历尽千辛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它既符合国情,是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七五”中期至“八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盲、低视力、聋和重听以及轻度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这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贯彻北京市特殊教育“九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完善、提高”一方针,使北京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开口说话,这是许多家长和康复教师共同的心愿.人工耳蜗的植入为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条件.但能听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理解语言意义,无论聋幼儿年龄多大,听觉年龄从听力训练开始相当于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可为聋幼儿语言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影响农村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的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巩固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家长急功近利,片面地认为残疾儿童少年读书没有出路,不愿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极个别家长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家中不让出门。二是办学条件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具有对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残疾儿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他们有的思维缓慢、目光呆滞,有的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的看不到斑斓的世界,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有权利享受正常儿童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受教育权,因此有了特殊教育这一无尚光荣的事业。如今,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已成为一项法律规定,规定指出,对于无间歇性疾病的盲(弱视:视力在0.05~0.3)、聋(含语言障碍)或轻度智力落后的残疾儿童应在小学随班就读,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