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5日,《嘉兴日报》"嘉兴时评"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与之相伴,"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开始运行,这种工作机制的特点在于它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工作方针,打破新闻实地采访和新闻评论写作互相隔离的传统弊端,强调评论以采访为基础,评论从采访中来,紧扣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务必使评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的启迪性,吸引和感染读者,指导和服务读者。有别于"一部电脑一张网,一篇评论满天飞"的传统评论写作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评论工作机制,记者署名被冠以"本报评论记者某某","评论记者"兼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3.
说长道短     
"评论记者"值得提倡江苏张家港杨陈晨看了今年第8期《中国记者》刊登的一篇对《嘉兴日报》设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意义探索的研究文章,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评论记者"这种机制应该成为今后平面媒体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和趋势。众所周知,过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相互剥离的两种叙述体裁。记者若想在报道后添加些自己的评论或议论性文字,则只能通过采编手记、编后等极为局限的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电子网络媒体的挑战,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嘉兴时评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栏目宗旨,以记者视角第一时间发布嘉兴本地新闻,并加以评论,记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的电视媒体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新闻报道、评论类节目的记者型主持人必将是主持人中的新宠。探索记者型主持人的培养机制,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教学研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少党报十分注重增强评论记者的眼力、脑力、笔力,但轻视评论记者的调研、采访,使评论记者的"脚力"成了"四力"的"短腿",导致评论记者撰写的评论作品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隔靴搔痒、缺乏实效性,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苍白无力、缺乏战斗性。本文分析了党报评论记者缺乏"脚力"的原因、表现,从提高认识、建立机制、政策倾斜、破"潜"立"明"等方面,提出了增强评论记者"脚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党报十分注重增强评论记者的眼力、脑力、笔力,但轻视评论记者的调研、采访,使评论记者的"脚力"成了"四力"的"短腿",导致评论记者撰写的评论作品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隔靴搔痒、缺乏实效性,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苍白无力、缺乏战斗性。本文分析了党报评论记者缺乏"脚力"的原因、表现,从提高认识、建立机制、政策倾斜、破"潜"立"明"等方面,提出了增强评论记者"脚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振宇 《今传媒》2007,(10):14-14
设立"评论记者"的现实依据 1995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新闻评论部,这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创新.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以央视命名的"央视论坛",更为中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带来了生机.但是,央视论坛在自己的实践中越来越背离了自己的宗旨,终于在2006年的新一轮改版中被取消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2.
赵振字  徐宁 《青年记者》2017,(24):29-31
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报纸普遍更加重视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一些报纸开始尝试“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评论员首先是记者,评论文章要在采访中进行.读者在阅读评论文章时,不仅可以获取观点信息,还可以获取有附加值的新闻事实.本文以嘉兴日报10年来的探索为例,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做记者写新闻报道,应谨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原则,同样,当评论员写新闻评论,也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才能肩负起"抑恶扬善、引领舆论"的重任,使所写之评论,真正成为"媒体的灵魂、报纸的旗帜"。这个准则也就是评论员的职业底线,那么,它究竟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华进 《现代视听》2012,(10):15-18
文章通过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队伍三年内变化趋势的分析,为新形式下广播媒体新闻评论员的培养提出建议:提高评论员的"即时评论力";培养记者型评论员;培养本媒体专属评论员;改变评论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状况,提高评论员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5月24日,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浙江省嘉兴日报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协办的"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与党报新闻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从2012年8月开始,本溪广播电视台《本溪新闻》节目中推出了《今日关注》专栏,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成为新闻节目的看点和观众喜爱的亮点。笔者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力求新颖精当,注重情理交融,彰显声画优势,这是市级台办好新闻评论的关键所在。一、坚持"三贴近",是办好新闻评论的源头活水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让记者们把身心沉到了基层,捕捉到了鲜活的新闻,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聆  相似文献   

17.
视频时代,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路在何方?2021年Vlog新闻的探索步伐加快,新选题、新手法使得主持人、出镜记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记者Vlogger。一夜间,主流媒体报道者制作的短视频新闻评论进入用户视野,媒体身份背书、个人视角评价,多元化观点看法通过个人账号秒速上线。"新闻人博主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8.
何锋 《新闻前哨》2003,(8):59-59
地市电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尤其应加强新闻评论工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拿出精力主攻新闻评论这一薄弱环节,变弱项为强项。 一、尽快建立专业评论队伍 1、成立新闻评论部。台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评论工作,挑选业务能力强的记者充实其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3,(12):33
本刊讯(记者褚鹏)国内领先的商业管理类媒体《商业评论》杂志4月9日在北京宣布,将和阿里巴巴集团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资源配置、共享以及研究性课题开发上展开一揽子合作,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打造出一个具有较强指导性的高质量媒体平台。《商业评论》杂志的编辑使命为"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推进中国商  相似文献   

20.
有些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后,片面地理解和实行新闻报道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对新闻评论也实行了"一稿多用"。于是,许多广播评论实际上成了文字评论的有声版,导致广播特色不明显。本文认为,广播评论要追求可听性,就必须多用录音评论形态,除了论据要以现场音响为主、论点要由记者进行阐述外,论证也应该体现出动态过程特征,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广播评论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