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弱校改造要“四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薄弱校改造作为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台的综合系统工程,要坚持“四到位”,即政府投入到位、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到位、学校管理改革到位、社会舆论主持到位。目前,在薄弱校改造方面的有效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落实政府行为。这一点强调薄弱校改造是政府责任,主要是指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学校之间硬件的差距,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有:新加坡专门制定学校建设法,用14年的时间,依法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使其在学校占地、校园环境、设施设备、教师配备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薄弱校的改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教育薄弱校的形成,即是高考指挥棒指挥的结果,又是师资差、生源差、管理不善、教育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改造教育薄弱校,要找准切入点-实施素质教育;抓住关键点-实现教育民主化;立足基本点-面向全体学生;确保重要点-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薄弱校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既不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更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已达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产生薄弱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办学体制束缚;三是学校领导班子薄弱。如何改造薄弱校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长春市教育委员会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对长春市薄弱校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进行改造,同时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改变国家包揽教育单一投资的格局,实…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认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就"优秀",薄弱校的校长教师就"薄弱",并以此来作为交流轮岗的依据。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只要对他所教的学生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他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单纯是由校长的管理水平或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决定的,学校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前,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还是更多表现为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政府对薄弱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薄弱校发展受限条件太多。如果投入上的不均衡不能彻底扭转,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校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为了使教育真正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北京市丰台区空前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一手抓教育硬件的建设,一手抓教育软件的提高,使得教育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几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丰台区多方面筹措资金,花费巨资改造重建了区内的多所学校———建成了现代化标志性的学校北京12中、由丰台区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出资兴办的新型学校北京航天中学,以及改造了一大批位于农村的薄弱校。随着最后一所农村薄弱校…  相似文献   

6.
学校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纳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直接载体是学校,国际教育发展的大量信息表明,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学校层面。当教育现代化终于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之时,我们理应对学校现代化建设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学校现代化包括硬件现代化和软件现代化两个方面。校舍和教育设备、管理设备等,是物质投入即硬件投入方面;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是信息投入即软件投入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学校现代化的认识往往也是先从可见的硬件着眼,学校现代化的追求往往也是先从硬件开始。近年来,随着教育战略地位的逐渐提高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物质条件。不少学校在校舍现代化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甚至有的学校不惜重金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硬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资源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学校的教学手段正日益更新。其中以改造各种实验室为基础,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引入高新技术,一种符合信息时代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室正在兴起,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地普教系统已陆续在装备一些“样板校”,有的地方已经提出中小学实验室的二次改造问题。尤其是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及经费投入的增加,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现代教育技术将改变现行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教育过  相似文献   

8.
学习江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的讲话,提出了有关“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加强薄弱校工作”、“成人教育”、“五观教育”、“双语教学”等方面的体会与思考,以找准教育教学的定位与切入点,以更快的速度培养跨世纪人才,促进新疆的经经发展。  相似文献   

9.
薄弱校这一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出现过几次,虽然不同时期薄弱校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共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即指那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水平、管理机制、办学理念等方面严重滞后,影响长远发展的学校。薄弱校改造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追求教育民主的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也是不完整的,是不可能持久的。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可见薄弱校改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五个结合” ,使“两课”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坚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两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高校“两课”建设 ,必须克服过去“两课”教育教学中片面强调“软件”建设、忽视“硬件”建设的倾向 ,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 ,大力改善“两课”教育教学条件。在“软件”建设方面 ,我…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一线的管理者,我认为,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不仅要重视外因,更要重视内因,其中薄弱学校的“校长行为”作用不可低估。薄弱学校的校长一定要有“校长精神”。2006年3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一所学校——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的农村中学,连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响设备都没有,教师也多是专科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可谓硬件、软件都差。一个曾有60名学生的初中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是个位数,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校。可是,新上任的崔其升校长,在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改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研究及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英国、美国等政府发起了旨在解决薄弱校教育质量的学校改进行动,也有一大批学者进行学校改进研究。国内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伴随着政府对基础薄弱校的改进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有效消除“择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开展“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等重要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实现均衡。但学校之间在“软件”上的显著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之间的强烈需求产生矛盾,由此也使得择校等现象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不仅仅是投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育媒体,而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软件和潜件。其中,“潜件”是指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的系统设计。2“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教学设计。在对教育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中,对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是其核心。系统设计是根据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分析,合理利用教学媒体,优化教学结构,并对教学结果进行反馈、调整,以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改造薄弱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薄弱学校的校舍、运动场地等办学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学校内部管理等办学软件怎样呢?近日,我们专题调研后发现:  相似文献   

16.
张杰夫 《中国德育》2010,(11):55-56
最近颁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是我国未来10年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薄弱学校改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与积极配合。在政府承担起解决薄弱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朝阳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朝阳教育决策者目光聚焦所在。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朝阳区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目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系统设计,统筹安排,较好地解决了相对薄弱校的提升、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弱势群体的就学等问题,促进了朝阳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十二五”朝阳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规划从具体内容看主要包括硬件发展和软件发展两个部分,硬件发展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等等,软件发展则包括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素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学校形象、课程改革、学校特色等等。每位校长都希望学校能够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比较难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当前政府对学校的投入不足,学校只能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还做不到保证实现学校所希望的办学条件。另外,政府财政拨款机制不完善,校长经常不清楚政府今年会给多少钱,所以较难预先确定学校硬件发展项目。特别是薄…  相似文献   

19.
改造薄弱校经验综述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唯目前,全国有不少地区在改造薄弱校工程的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一)上海市静安区从“传统疗法”到“手术疗法”,实施“薄弱学校更新工程”。1996年上海市静安区完成了更新薄弱学校的工作,在全市率先取消小学升...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些年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曾针对过分强调教学硬件建设的问题提出了“潜件”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与“硬件”和“软件”并列。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强调并着力实践“硬件、软件与潜件并重”的思想。这一呼声直到今天依然响亮。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硬件与软件投入为主的校园网建设、资源库建设等渐成规模,已经初步满足、甚至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超出教学的实际需求。计算机、投影仪乃至校园网、因特网接入等等硬件环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方位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以至因特网上丰富的讯息来源等等“软”的环境,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内容的丰富资源。与之同时,国家对新课改的重视更是督促着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究竟该教些什么”这一朴素而重大的课题。随着“教什么”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我们却发现,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制约中小学教师利用硬、软件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竟然是“如何教”的问题,也即如何掌握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应用教育技术的理念、技术和策略方法的问题。较之“教什么”,这是另一个同样重大、但却似乎更挠头的课题。至此,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能力,已经有充分理由得到我国教育界上上下下的关注。在如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简称“项目”),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简称《标准》),相关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初步展开。本刊不禁对这一系列举措投以关注的目光。随着对有关教育部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深入走访,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和《标准》有关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并有理由相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已经得到重视“,如何教”不会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掣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