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记记录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教师要让学生触摸自己的生活,在回味中放飞思辨,让学生的日记充满"真"的生活气息,既酣畅淋漓有童真之气,又毫不造作。  相似文献   

2.
<正>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宣泄情感,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日记文本类型的文学特性与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的角度考察,日记主要包括以记录当天所经历的重要事情为基本内容的记事型,在记录一天事情的同时,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思想型以及刻画所接触到的人物、显示生活真实、表达个人感受的文学型这三种.记事型日记篇幅精炼,文笔俭省;思想型日记偏重于言志表情、针砭时局、自省自悟;文学型日记把生活的实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是文学创作的雏形.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日记具有内容上的坦诚之美、功能上的镜像之美和形式上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成为一代健康的人。采用日记形式让学生主动记录生活,进行交流,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也是语文教师可以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积极写生活日记,把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随意抒发,自由驰骋。由于生活日记不受题目、体裁、内容、表达等限制,一篇篇日记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成了学生流露真实情感的天地。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维,磨炼意志,表达喜怒哀乐。借助生活日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扬其进步潜能,解决心理困扰或不适,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品德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邢奇志 《班主任》2015,(3):14-16
为了让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变得积极向上,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且有意义,我探索让学生撰写"闪光点日记"。2012年开学初,我用一封"班主任公开信"开启了我班学生写"闪光点日记"的旅程,每天放学前2分钟,让每个学生记录5条最让自己高兴的事,我为每人点赞1条。就这样,学生行走在积极思维发展之路上。两年多来,翻阅"闪光点日记"成为我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光。而我在阅读、整理、分析"闪光点日记"中,也似乎找到了理解学生行为和影响学生积极思维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绘画日记是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这一方式是记日记与绘画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传统的美术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完成绘画,对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限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审美能力的提升。绘画日记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完成绘画日记的创作时,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师道》2015,(4):18
"阳光姐姐班级日记"征文比赛,旨在引导语文老师重视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班级日记"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坚持记录,这将激发同学们集体写作的乐趣,同时,在共同写作、互相阅读、教师点评的过程中,也能增进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理解,在每一天的班级生活中,发现友谊,发现爱,发现成长。  相似文献   

8.
日记是用来记录生活内容的载体,属于一种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鼓励孩子养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对于作文教学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日记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领悟、发现、创造,使至美至妙的日记课堂教学达到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刚接手这个班级,我就要求班上的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当学生听到我的这个要求时,都叫苦连天。有的同学甚至叫道:"日记,日记!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理解孩子们怕写日记的心理。可日记是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的表现,也是擦亮文笔的磨石。怎样让学生爱上日记呢?于是,我展开了一系列的"日记推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状况、效果、问题、困惑、感悟、收获和反思,使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向了学生的“学”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魅力引导学生多从生活“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①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  相似文献   

11.
日记不仅是一种"记录",它更应该是心灵的产物(日记的成熟标志是心灵的自由独白)。而对尚处于日记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日记必须着眼于其心灵培养,这正体现着日记的育人功能。但是,目前学生写日记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且,小学生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意识,生活中的亮点经常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严重影响了日记质量。本文以如何引导学生"写真",从小事中见到大问题,写出极富思想性的文章为主要内容,探索城区小学"求真日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日记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记使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而我在长期的日记教学中发现日记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一、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培养良好的世界观日记虽小却牵联着人与社会。在学生的小日记中,教师却常常能看到一个大世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学生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品评;转到对地球、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感受生活,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如:前一…  相似文献   

13.
正教室里承载着学生们无穷无尽的嬉笑欢乐、忧虑愁伤,记录着他们每一天的成长轨迹。这些是否引起了每一个孩子的细心关注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让每个孩子都写班级日记,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体验、反思,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由于观察的是"班级"中的人和事,和自己紧密相关,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生动充实的内  相似文献   

14.
因为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普遍不丰富,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喜欢虚构情节,造成文章"空洞"、读而无味。针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始鼓励学生写日记。日记写作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日记写作的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自己生活,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峰 《考试周刊》2013,(76):48-49
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将视线聚焦在学生的前作文阶段,以日记为抓手,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以联想为桥梁,教会学生思考生活;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土壤中学会感知、体验、想象、思考、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福芹 《教师》2012,(22):66-66
说到小学生写作,真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引导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小养成爱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他们的作文就不会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从常态训练入手,借助间断性日记,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记录精彩片断,可以让作文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记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录音日记"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练习方式。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软件(如手机录音、微信、QQ等)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有利于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通过陈述生活、记录生活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心理学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日记写作过程,会直接影响人的心境和生活发展。早在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就以"儿童心理日记法"来研究儿童的心理。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使之与学生的个性形成互补,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几点:一、写积极日记,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广泛而健康的发展有的孩子由于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原因,性格  相似文献   

19.
书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和教师都获益非浅。通过数学日记,不仅学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也可以借助它,使教学更加有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本文就:一、数学日记的类型和内容:(一)记录+巩固型日记;(二)质疑+拓展型日记;(三)倾述+建议型日记;二、数学日记的评价:(一)评价要全面客观;(二)评价要重鼓励;(三)评价要重引导;(四)评价要重沟通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兴的反思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平台,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数学日记,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素材运用于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