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一个感动世界的西部女孩一部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2002年10月. 一本中国15岁女孩马燕的日记被整理出版后,在法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成为畅销书。马燕生活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张家树村,曾经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宁夏西海固,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群生存的地区。这里有一个15岁女孩,用她稚嫩的肩头承受着贫困的压力,在时时都面临失学的境况下,从小学4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地记下了4本日记。于是就有了《马燕日记》这本书。本刊选登马燕同学的部分日记,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
开卷小语     
<正> 在遥远荒凉的宁夏西海固,有个女孩在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努力(《与马燕面对面》、《我想读书》)……看了《马燕日记》,编辑部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很感动。  相似文献   

4.
马燕,中国宁夏同心县予旺乡张家树村一个15岁的女孩,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坚持写日记,用她稚嫩的笔触真诚地记录了自己极为贫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深切地表达了对上学的渴望。2001年5月法国《解放报》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来到马燕的家乡采访,偶然发现了  相似文献   

5.
用耳朵阅读     
"用耳朵阅读"既是莫言一次演讲的题目,也是莫言文集当中的一本;既是作者生命当中的一个时期,也是作者倡导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在这部演讲辞中,莫言教读者辨识文学作品,认识文学的本质,教读者写作的方法,还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读者发奋图强。这是一本优秀的大众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2002年初,一本名为《灰姑娘日记——一个中国女学生的生活》的书在法国出版,谁知道它竟改变了作者马燕小姑娘的命运。马燕是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张家树村的一名初二学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所在县便是其中之一.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群居住地区。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由于当地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极为严重,所以女孩子没有上学权利。马燕有爸妈和两个弟弟,一家五口靠种田为生,生活十分贫困。爸妈要供她和两个弟弟上学.的确不易。然而在生性好强又有主见的小马燕的哭闹和坚持下,她便成为全村第一个上学的女孩。  相似文献   

7.
《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是由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韩石整理后,由法国拉姆塞出版社出版,成为法国年度畅销书。遂后这本书被翻译成德、意、日和西班牙等六国文字,中文译本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里选登《马燕日记》中的两则,小读者一定爱读。  相似文献   

8.
读了《马燕日记》,我感受很深。马燕是宁夏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因为家里穷,生活拮据,父母供不起她上学,只能让她半路退学回家种田。马燕是一个坚强倔犟的女孩,因为不能上学,她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最后,她在一位外国人的帮助下重返学校。《马燕日记》真实地记录了马燕上学、辍学、再上学、再辍学的过程中她内心的感受。在她的日记里,看不见任何的华丽词语,没有任何的修饰,平平淡淡,甚至还有很多的错字别字。但是,她的日记能打动人心,让人心酸,同时也让人同情马燕。日记中至始至终都表达了马燕渴望学习的心态。“我想读书”这声从心底发出的…  相似文献   

9.
内容介绍《马燕日记》是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2002 年由韩石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和英语,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日记讲述了一个西部乡村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有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推荐人语 马燕稚嫩而真挚的文字打动了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文字同样可以打动你——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的少年。从中你可以读到西部农…  相似文献   

10.
豆豆新书架     
《新作文》2004,(4)
图书名称《马燕日记》●作者●马燕韩石(法)内容简介一个让人遐想的美丽童话故事。全世界的畅销书。应该给所有不喜欢上学的孩子读这本书。《马燕日记》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童话,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本书由华夏出版社提供)●本书封面内容简介一百多年前,冒险小说《金银岛》一问世,立即在英国孩子中引起极大反响。故事情节惊险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金银岛》中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机智勇敢的少年、凶恶狡诈的海盗以及一份神秘的藏宝图。围绕着这份藏宝图,少年吉姆一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本书由新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日记,我首先会想到非常适合小学生看的《马燕日记》。马燕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坚持写日记,她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攒了6本日记。其中3本还被父亲当卷烟纸抽掉了。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日记被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记者发现。2002年《马燕日记》法文版在巴黎出版,2003年,该书由华夏出版社在国内出版。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当媒体发出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的消息后,国内关于莫言及其作品的议论热潮持续高涨,形成一股"莫言热"。莫言无疑成了2012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言和"莫言热"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祖籍浙江龙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  相似文献   

13.
宁夏小女孩马燕,因《马燕日记》轰动了全欧洲。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报》记发现.并连载发表.反响强烈,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字,当然最后也“出口转内销”。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如今马燕及当地的一些女孩子因得到捐助而上学。贫困并不就是耻辱,但缺乏公正、弱肉强食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我们的孩子,却需要别的国家的人来提供受教育的经费,这使我感到不安和羞愧。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而典型的女性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缩影。中国作家莫言与加拿大作家门罗分别于2012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擅长塑造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门罗以塑造具有一定觉醒意识但迫于现实而选择妥协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影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包括作者因素、时代性因素及读者因素。挖掘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能够揭示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的异同,为今后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接受了媒体采访,对读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的自己和中国文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  相似文献   

16.
点点荐书     
《马燕日记》是法国《解放日报》驻华记者彼埃尔·阿斯基在中国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以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并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给多个欧洲国家及日本,被译成五国文字,在这些国家也成为畅销书。日记主人马燕,贫困乡村一个曾两次辍学的十五岁女孩,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她用稚嫩的笔触真诚地记录了自己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1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马燕日记     
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宁夏西海固,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这里有一个15岁女孩,用她稚嫩的肩头承受着贫困的压力,在时时都面临失学的境况下,从小学4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地记下了4本日记。在这里,一个女儿与一个母亲共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童话,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其他孩子。于是就有一本名为《马燕日记》的书在法国巴黎出版,继而登上了法国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六国文字出版,版权被转售到欧洲多国和日本等国家。这足以成为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9.
宁夏小女孩马燕,因“马燕日记”轰动了全欧洲。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报》记者发现,并连载发表,反响强烈,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当然最后也“出口转内销”。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  相似文献   

20.
序跋在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序跋对域外读者的价值引导与审美培养、对作品的信息传递与互文映照、对作者的自我诠释与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莫言作品译成外文出版后在域外引起的积极反响,是出版赞助商、作者、译者、读者等主体间顺畅对话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