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其 《青年记者》2006,(21):72-72
秋忙完了,农民兄弟又收获了一季粮食。 还有一个收获,农民兄弟不知道:在第七个记节前夕,《青年记》做了一个“全国新闻从业状况调查”,其中一调查项是:“您认为以下职业(包括教师、医生、记、政府官员、科研人员、警察、商人、工人、农民等共9项)哪类最值得信任和尊重”。综合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果,来自全国的600余位编辑记,选择最多的是“农民”(顺便说一句,接受调查的记们是认真的,没有“恶搞”)。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5,(1):1-1
在近年来国内进行的各种职业评价调查中,新闻’业都处于较高的职业位序。新闻工作及新闻从业享有比较高的社会声望及社会尊重,当然同新闻职业的某些“先天优势”不无关系,但同时更说明,我国广大新闻工作勤恳努力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3.
新闻人不仅是社会环境的守望者,还是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守护者,甚至是发现疗救社会问题的“啄木鸟”.新闻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与权利保障状况,往往是普通民众社会生活与权利保障状况的缩影.2015年的新闻人从业生态,可以用“挑战”“困境”与“坚守”等词来概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反映出业内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普遍存在,被社会舆论斥之为“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红  张彤 《青年记者》2006,(14):56-57
如今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新闻从业通过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所以,新闻从业面对社会时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平民化视角”近年来成了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跳桥秀”、“跳楼秀”等各类“自杀新闻”层出不穷,国内各类报刊杂志上都有出现。而且.随着这类事件在社会上的日益增多,也出现了因公共秩序受到影响而引发民怨的现象。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增多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现象。而如何做好这类新闻的报道,也成为当前媒体从业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目了然     
中宣部等联合发出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规定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秘密。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忻州市在引深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活动中,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让舆论监督者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目前,由忻州市新闻处、市纠风办、市公安局联合开展的净化新闻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让所有在忻州采访的记者们从业有了底线,行为有了红线,积极投身第一线。作为“两年”活动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把好“五关”加强队伍建设张泽勇三峡晚报社自1994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指示精神,把好“五关”,狠抓报社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政治上较强,业务上较精,作风上较硬的新闻从业队伍,改变了报社的面貌,推动了报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赋予了社会更为广阔的舆论环境,也将新闻从业推入更为迅捷的舞台,各类咨询庞杂交汇,新闻触角进一步延伸,身处海量的信息时代,对职业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懂得甄别的新闻源,也需要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性,这是记者生存的“利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一对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管理详规,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在新闻业快速发展,新闻队伍不断壮大的背景下,规定的出台有其现实和长远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6,(2)
中国新闻学研究领域的“西北何”──记新闻学家何微文/@@杨天兴全国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北甘南王西北何”(北京的甘惜分,上海的王忠,西安的何微),三足鼎立,堪称中国新闻学界的巨擘。三足中的何微,新闻从业近60年,今年恰逢80大寿,曾先后被收人《中国普通...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2006,(6):F0002-F000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公众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督促从业单位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2007,(4):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公众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督促从业单位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5.
王尤起 《军事记者》2004,(11):58-5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喉舌”使命,是党的新闻从业毕生躬身践行的历史课题。作为军队的新闻工作,当然要在实践“三贴近”中牢固确立前列意识,勇当急先锋,做出好表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军队新闻工作积极实践“三贴近”,不可忽视基层(师以下部队)新闻骨干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2006,(9):F000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风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公众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督促从业单位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7.
陈佑臻 《中国广播》2007,(11):17-18
最近,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出现以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队伍素质问题,广电媒体柏对发展较快的湖南,提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达“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确实,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和产业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实力不断壮大,新闻从业人员也一再增加,广电媒体节目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从业队伍整体上也显示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速递     
事件中宣部等联合发出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规定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规定强调,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  相似文献   

19.
新闻职业道德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公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是新闻战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中,不少同行每每以“网鱼”做比方,把获取价值大、可读性强的新闻当成捞到了“大鱼”。但数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使我对新闻有了一定的感性触摸和理性认识,我觉得新闻采访的路子与其说是像“网鱼”,倒不如说像猎人打猎更贴切。因此,在新闻从业中,我主张自己能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