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际科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树立科学为大众(Science for All)的教育理念,由此也掀起了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高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科学教育提出让每个孩子都具备科学素养(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6 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 ,其特征是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综合科学课程 ;第二阶段为 80年代末至今 ,其特征是建立在统一性基础上的综合科学课程。我国当前综合科学课程的建设应当包括两个层面 :在理念上应当建立以统一性为基础的综合科学课程 ;在内容和运作方式上应立足于我国实际 ,吸取世界科学课程历史发展的经验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3.
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教育课程领域中都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改革实践。我国香港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科学》课程中采用了跨学科主题的形式设计,选择了具有时代性和跨时代性的题材选材;在课程的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成果与学业评价的基本维度等方面都较传统综合科学课程有着一定的突破,并有着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真正使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综合科学课程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分科课程模式 ,对综合课程模式比较陌生 ,广大中小学教师感到难以适应 ,不免顾虑重重。人们究竟担心些什么呢 ?他们担心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本文拟从浙江省近 10年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实践和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出发 ,论述科学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思路。  一、综合科学课程的优势综合课程的起源可追溯到 18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但综合科学课程的真正崛起 ,是二十世纪 80年代以后的事。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来 ,在小学…  相似文献   

6.
纵观60年来教育的变化,反思60年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变迁,有以下特点。第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把培养少数能升学的"尖子生"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价值体现在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上,忽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中,既设置了综合科学课程,又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那么,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选择综合课程,还是选择分科课程,以及选择后如何实施就成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综合科学课程和分科科学课程的各自特点及课程实施的条件出发,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及浙江省近10年来的综合科学教改实践,较全面地论证了新一轮科学课程选择的主要依据及课程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综合科学课程引起了国际科学教育界的关注。80年代之后,我国的综合科学课程也有所发展。本文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视角分析80年代之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分析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综合范围、综合的基础、综合方式、综合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及发展过程。1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层次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分层次的,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理解(见表1)。宏观层次的组织主要涉及了综合范围的确定;中观层次的组织涉及了整体的设计思路、综合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综合科学课程综…  相似文献   

9.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形式的科学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课程内容的组织。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视角,分析80年代之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变化,具体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综合范围、综合的基础、综合方式、综合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综合理科(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简称ISC),也称综合科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ISC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都从分科的设置方式转变为综合的方式,或者采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少数国家仍然坚持开设单一的分科科学课程."①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文从大学生的入学率、毕业率和就业率的相关性问题分析切入,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分层定位,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举的路径,着重对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定位、实施精英教育的基本条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教育模式。教学研究型大学一方面要发展大众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本文主要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进行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基础条件和举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林静 《中国教师》2012,(11):10-13
《中国教师》:郭教授,您好!上海目前实施综介科学课程的情况如何? 郭长江:由于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综合科学课程,在初中七、八、九年级试点过科学课程,现在又建立了合-分-合12年科学教育的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综合科学课程研究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支基本胜任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30年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我国科学课程的多样化,开创了推进科学课程的路径,拓展了科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形成了科学本质教学的新范式,培养了一支适应综合科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综合科学课程本土化理论研究的缺乏、人们认识观念转变难、综合科学教材编制难、科学教师开展合科教学难等现实问题,亟待人们进一步探索。展望未来,综合科学课程的深化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方向,顺应课程发展;完善课程结构,开好两类课程;聚焦核心概念,优化教材结构;注重教师培养,适应综合教学;改进考试评价,保障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作为两大教育体系,既交叉又和谐。本文从两种教育内涵和关系出发,阐述了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的定位,并且从国家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影响精英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精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学课程改革运动的大潮。英国推出了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方案,其物理课程方案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以及重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训练和探究活动的浓厚色彩;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凸显,英国发表了《科学与普通教育》,并推出了综合理科计划。意在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质并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表达科学思想能力的未来社会公民;20世纪80年代STS教育运动中,英国提出了课程改革计划,在真实情境中把物理与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凸显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本文就英国20世纪60年代至今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有17年的历史。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无广泛的大众教育,民族的整体素质便无法提高;而无高素质的精英教育,国家的管理和科学发展会后继无人。国家在发展精英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重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时代多层次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新轮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重新定位,在理念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结合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不少地方高校对于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地方高校是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主战场,必须积极探索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实践途径,促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科学课程,是适应当前和未来科学、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的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校的理科师范生,该如何使自己适应将来的"综合科学教程"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