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然而今日中国之教育,正跋涉在一条并不坦荡的道路上。一方面,是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教育自身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击中左右彷徨,无法突围。一方面,是困顿不堪的老师们继续对学生做着许多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是学生在各种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下苦苦挣扎。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中国新教育风暴》的长篇报告文学,对当前教育的困窘进行了深度透视和扫描,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反响,由此可见教育热点问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本书借助大量案例和细节,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热切的呼唤和期待。我们将分三期选载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需要"鼓与呼","把孩子从负螺旋状态中解放出来".改变精英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于各自发展的新教育.  相似文献   

3.
事实上,美国与苏联的科技竞争,无不考虑着战争,美国推行的精英教育为美国培养顶尖人才,也含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美国的反战热潮,美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性的民主运动,都开始对精英教育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女勇士》是一部华裔美国女人探索女性价值和文化身份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汤亭亭煞费苦心地试图建构多重女性话语声音,来实现个人以及作为生活在主流文化及父权制社会下弱势群体的女性集体的身份认同。通过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和集体型声音(以单言、轮言和共言的形式)的建构,汤亭亭力图揭示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发挥其沟通两种文化背景下和谐共融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传记学批评方法可以看出,鲁迅的<呐喊>中的14篇作品可以分为"对社会"与"对个人"两种声音.同时,对农民、旧读书人、先驱者及"我"等4种人物的描写也可以从鲁迅的生平经历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6.
使用作者型声音不仅建立和扩大了女性虚构的权威,而且也使作者能够通过叙述者对其他作家和作品、文学和社会进行评论;个人叙述声音的运用确立了黑人女性声音在小说的存在和权威,但个人叙述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从叙述声音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中国应该有怎样的新教育?全国1300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方式,3亿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法,6亿以上的家长需要改变帮助孩子学习的做法,这究竞是怎么回事?著名作家王宏甲,自1995年始,对我国教育现状和世界教育大趋势进行了广泛调研与深度思考,其足迹从东海之滨到长江源头,从繁华都市到荒原戈壁……这里有作家亲历亲见的感人故事,有世界性教育转型的来龙去脉,有我国教改先行者们艰难而卓有成效的伟大实践,还有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们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中国何以要进行这次重大教育转型?何以一定要告别旧教育,迎接新教育?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变革,还有哪些不足?作家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学生、老师、家长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深切理解,闪现着思辩的大智慧,回荡着对新教育的声声呼唤。  相似文献   

8.
《中国好声音》是一档深受大众喜欢的综艺节目,其采取的"四大导师"制,通过公平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学员,学员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比赛形式,导师点评时体现出的"做人比音乐更重要"的价值观,为大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的《爱》以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了主体故事,同时,L发出的个人型叙述声音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叙述声音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小说文本,展现了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举办的《超级女声》让音乐选秀类节目深入人心,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这一节目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以及节目真实性等方面的批评。2012年举办的《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在节目理念、模式、社会影响效果以及更深层次的制播关系等方面截然不同。《中国好声音》代表了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变化,对今后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郁洪飞 《上海教育》2005,(7B):50-50
作为一名语专业出身的教育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一直保持着随手翻翻的习惯。2004年10月,我在《新华》半月刊上读到了王宏甲的《走向新教育》。这位以长篇报告学见长的作家,在撰写了农村题材的《无极之路》和经济领域改革为背景的《智慧风暴》之后,又将笔触伸向了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杂志之一。它积极宣传杜威、孟禄等的教育改革思想、推动"六三三"学制的酝酿形成、倡导"教育独立"运动等,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思想源之一,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由"模仿日本"向"取向美国"的转型,影响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调适了政府与民间的教育诉求,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博览》2012,(4):5
自2012年第1期起,《教师博览》文摘版"征文"栏目取消,新推出"声音"栏目。"声音"栏目自即日起面向公众征稿。"声音"栏刊载与教育相关的议论文字,内容宜庄宜谐,可以是因教育实践而生的真知灼见,也可以是对教育时事的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12,(9):5
自2012年第1期起,《教师博览》文摘版"征文"栏目取消,新推出"声音"栏目。"声音"栏目自即日起面向公众征稿。"声音"栏刊载与教育相关的议论文字,内容宜庄宜谐,可以是因教育实践而生的真知灼见,也可以是对教育时事的评点笑弹,可以是深思熟虑之语,也可以是一时感触。作者不限于教师,也不限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要求:每则300字以内,观点鲜明,语言鲜活。因系思想片断,无须起承转合,无须详加论证。稿酬:原创每则50元,荐稿每则30元。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博览》2012,(5):5
自2012年第1期起,《教师博览》文摘版"征文"栏目取消,新推出"声音"栏目。"声音"栏目自即日起面向公众征稿。"声音"栏刊载与教育相关的议论文字,内容宜庄宜谐,可以是因教育实践而生的真知灼见,也可以是对教育时事的评点笑弹,可以是深思熟虑之语,也可以是一时感触。作者不限于教师,也不限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博览》2012,(8):5
自2012年第1期起,《教师博览》文摘版"征文"栏目取消,新推出"声音"栏目。"声音"栏目自即日起面向公众征稿。"声音"栏刊载与教育相关的议论文字,内容宜庄宜谐,可以是因教育实践而生的真知灼见,也可以是对教育时事的评点笑弹,可以是深思熟虑之语,也可以是一时感触。作者不限于教师,也不限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要求:每则300字以内,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7.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3A):14-15
2007年1月27日上午,《上海教育》创刊50周年庆典大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隆重举行,上海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伟江、市教委副主任王奇、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赵书生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级教育报刊社的领导,吕型伟、刘元璋、段镇、倪谷音、刘期泽等老领导、老专家,以及200余名《上海教育》作和读代表欢聚一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春 《湖南教育》2008,(11):46-46
得知《湖南教育》杂志要改版了,我为它感到高兴。回顾与《湖南教育》走过的一段难忘历程,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今日教育》全面整合栏目。特别关注直击新锐的教育话题,研究&原点回归本原的教育问题,管理&教学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教林广记描绘今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不仅是教师读者的精神家园,更是教师作者的成长舞台。《教育文汇》践行“用心为教师服务,以情与教师交融”的办刊理念。她没有架子,显得那么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