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推进,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迎来一个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教师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推动课改的关键,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落实“以人为本”上做实事,求实效。  相似文献   

2.
宋婷  代远红 《今日教育》2005,(12):29-30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和新发展,也体现了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在教育活动中,一切活动就要以对人的认识为出发点,注重个体的全面终身发展,注重个体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与时俱进 近二十年来,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推进,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联系现行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现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优化整合现有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平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课改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示范学校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区域整体推进四个阶段。总结反思十余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深感只有狠抓课改,建设高效课堂,实施精细管理,才有利于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使基础教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驶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才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原平教育事业的大振兴、大跨越、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起,我校开始走进新课程,8年的课改实践,给我校带来了无限生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综合彩……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新收获。  相似文献   

7.
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浪  凌云 《职教论坛》2003,(20):8-10
目前许多学校高职教育课程仍属于普通本科压缩型或普通专科移植型,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社会发展对入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重视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坚持文化课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专业课的实用性、适当开设综合课程、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9.
如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联系现行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现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优化整合现有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谈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时,众多的议论,却无一不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形象勾勒成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更有甚,把课程改革中许多由于社会政治、资金投入、地理环境、考试制度等造成的问题都归咎于教师和学校教育,这让教师们实在担待不起;与此同时,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人本主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其中心内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简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四大特征的发展。教育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其引领。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人的活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难点。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想到现实,它正一步步改变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然而它是否实现了学生的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相似文献   

13.
发展课程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支爱学习、善思考、肯钻研、敢于探索与创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迎凯 《文教资料》2007,42(5):96-9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本身的理论深刻性。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理解上却存在着诸多疑虑。在教育改革中,若想真正彰显该理论的力量,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理解它的丰富意蕴。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16.
课程改革呼唤提升教师的专业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7,(1A):52-61
2006年,我们组织、编辑“话题”时,总体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关注“课程·教师·发展”,关注课程教材的建设,关注教师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在提供优质的普遍教育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这里,教育界一个热点就是针对学生各种类型的发展需求,众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探索。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与课程教材建设相关联,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认识到了问题本质之所在,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努力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如今的课改背景下,它如何有效开展昵?下一步如何有效实施昵?这值得校长和教师们思考。 同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如何通过各种科学的教育途径,实现让学生学有成效?这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在广大人民渴望更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中,这一命题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和钻研。而这种学习和钻研将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程,因为教育是一门无法穷尽的艺术。[编按]  相似文献   

18.
19.
基础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必备基础与工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本研究工作在针对本校大面积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发展等现状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青年教师教学培养、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相长的促进以及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改革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质量提升实施工作对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强教师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