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教育呼唤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人性化,一直就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重点话题,并已逐步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早在上个世纪初,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W·F·康纳尔就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1]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提出了“学校的人化”和教育的“人化”“、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张,并号召“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因素之中,使整个教育环境人性化。”[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人性化思潮中,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重庆老师体罚致学生自杀案”、“安徽淮南二中选举差生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种种质疑:德育的人性化体现在哪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到底有没有?我们认为,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观,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德育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2004年5月10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也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处于中介地位 ,参与人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相应地 ,心理素质教育 ,又称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成为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1994年 8月 31日 ,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政府和学校行为。 2 0世纪 90年代…  相似文献   

4.
西方教育研究取向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60年代特别是 80年代中期以来 ,西方教育研究取向出现了新特点。 2 0世纪上半叶居于西方教育研究主流地位的“实证—科学”的研究范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以新的方法论为基础的教育研究不断生成 ,原居于教育研究从属位置的“边缘”研究范式也由弱转强 ,形成西方教育研究取向上的多元化格局。本文试图对这一多元格局作一梳理和分析 ,概括出近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在 2 0世纪的前 60年里 ,西方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都深深打上了“实证主义”烙印 ,科学化、实证化成为…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德育与生活相统一,体现教育的社会化精神。我校作为全国劳技教育示范学校,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的劳技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该活动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鲜明的实践性,二是强调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这表现在: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强调个性教育、责任教育,深入德育功能认识,反对道德灌输,以及把生活世界视为道德教育的根基等。这些将在21世纪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加强德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大气候。90年代青年学生不同于50年代,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独立性强、民主意识浓,不迷信、不盲从,崇尚实在、厌倦唱高调。90年代的德育如果沿袭50年代老套,只能引起反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强调“疏导”,事实上往往走向反面。德育的传统办法显得苍白、软弱、乏力,德育工作在“加强德育”声中似有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加强德育,不但要认识德育的首要地位,而且要研究德育如何到位.德育要到位,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还是德育的科学化问题.德育的科学化,就是认识和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固有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的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那么,什么是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本质的现象”“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我们认识和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我院“教育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创建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是我院最早建立、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在老中青学者的努力下 ,经过 2 0多年的建设 ,为该学科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0 0 3年被学院确定为首批拟建院级重点学科 ,由教育系承担建设任务。专业与课程 :开办有公共事业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人口管理”方向 )、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校教育”方向 )、小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管理数学、管理思想史、管理原理、科研方法论 ,教育学原理、德育论、教学论、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教育评价的沿革及阶段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林 《黑龙江教育》2006,(11):79-81
西方现代教育评价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测量运动,经过了产生时期、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和专业化时期等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其发展过程体现着教育评价从追求科学化走向追求科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的涵义,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立德树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明确立师德须以“爱心和责任”为要,立学德须以“学会做人”为要,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本文立足福州三中“立德树人践行幸福教育”的实践,总结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重视发挥班级的德育基础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以实践“幸福教育”为主题,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入90年代以来,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针对我国教育一味地适应现实政治、经济,成为经济改革的“应声虫”,有学者提示人们注意“教育的超越本质”;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目中无人”,有学者大声疾呼“教育活动是主体性活动”;针对传统教学论把教学过程仅仅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有学者提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针对传统德育理论的主知主义倾向,有学者论证了“活动德育理论”;针对教育研究中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 2 1世纪 ,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要实现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必须深化教育科学研究 ,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因此 ,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经验 ,围绕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教育发展纲要 ,研究和部署好教育科研工作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动力作用和先导作用。  一、“九五”期间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的简要回顾“九五”期间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和《…  相似文献   

14.
进入 90年代以来 ,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针对我国教育一味地适应现实政治、经济 ,成为经济改革的“应声虫” ,有学者揭示人们注意“教育的超越本质” ;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目中无人” ,有学者大声疾呼“教育活动是主体性活动” ;针对传统教学论把教学过程仅仅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有学者提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 ,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针对传统德育理论的主知主义倾向 ,有学者论证了“活动德育理论” ;针对教育研究中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德育改革的走向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越来越重视国家在德育中的作用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回顾已过去的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世界的德育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首先,世界各国对德育愈来愈重视。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针对1960~1980年间教育经费增加了60%析教育水平却下降的问题,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钱花的不当,并特别指出学校有责任像教学生识字与数学一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日本则在80年代末召开了“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提出品德教育是关系日本未来命运的大事,德育应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应指出的是,这种重视程度在整个世界上是普遍的现象。其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各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所学校工作的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着重强调“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从育人的角度强调质量,首先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怎样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呢甲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陈宇祝 《江苏教育》2022,(82):21-23+30
“整个教育”是龚家骃提出的教育思想。20世纪30年代,龚家骃发表的《整个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等系列文章,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继承发扬和生动实践,同时又有着创新与积淀。梳理和解读龚家骃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办学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进入 2 1世纪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包括很多的内容 ,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目标出发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抓好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两个方面。  一、关于学会学习的教育教学本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但这些年高等教育改革普遍强调教的改革 ,以致教学改革衰变成了单纯的“教改” ,而忽视了“学改”。然而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 ,最终都要落到学生身上 ,学校一切工作的好坏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没有学生对学习目标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都把教育的中心,特别是德育的中心转移到“人格本位”上来,相继提出和实施品性教育。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品性教育在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之后,逐渐地走向了成熟。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30年代的“价值中立”到20世纪末“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提出,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历经“演进”。近年来伴随美国学校品格教育中“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提出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发力点,这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多文化、多种族、多宗教等社会变量对价值观教育的制约, 并促其向科学化和实效化方向发展。与美国过去的社会境况相似,当代中国也面临多元文化因素对道德教育的制约,因此为了摆脱这些困扰,美国的相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