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五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研究了高含水后期注采调整的典型做法:①精细构造研究,优选潜力小断块进行挖潜和完善;②精细动态分析,完善注采井网;③精细注采调整,利用监测资料加强层间认识;④精细一类高含水层挖潜,加大调剖力度,提高层系水驱效率。⑤精细动态调水,递减减缓,其挖潜技术与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套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五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研究了高含水后期注采调整的典型做法:①精细构造研究,优选潜力小断块进行挖潜和完善;②精细动态分析,完善注采井网;③精细注采调整,利用监测资料加强层间认识;④精细一类高含水层挖潜,加大调剖力度,提高层系水驱效率。⑤精细动态调水,减缓老井自然递减。综合注采调整治理后,层系综合含水得到有效控制,递减减缓,其挖潜技术与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套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精细油藏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是老油田调整挖潜中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工作,是老区产能建设、滚动扩边、注采结构调整及剩余油挖潜的基础。为解决复杂小油藏开发中后期存在的油井产液量低、含水上升快、注采受效不明显等问题,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岩心、测录井、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在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地质再认识、动静结合认识砂体的连通性、注采对应效果与河道砂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开展相控下的精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分析剩余油分布状况,总结剩余油分布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度较高,为预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下一步挖潜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大量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胜利油田首次提出了以层间或井间实施协同注采为核心的注采耦合技术。在对注采耦合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注采耦合技术的术语和类型,梳理和深化了注采耦合的机理,探讨了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动用时作用力类型、力学机制和作用效果,有助于完善注采耦合技术并进一步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水驱油采收率。研究认为: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动用的本质是渗流场形态和流线方向的改变,通过注采耦合技术的异步协同注采可以大幅度、差异性地改变渗流场和流线方向,这是扩大平面波及系数、减缓层间动用不均的重要手段;注采耦合技术中注水驱动压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重力、毛管力作用有限;通过注采耦合过程中升压期(只注不采阶段)的能量积累与降压期(只采不注阶段)的能量释放,注水驱动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的改变是导致渗流场和流线方向改变的关键,通过注采耦合平均提高原油采出程度为8.9%,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当地层倾角大于5°时,重力对注采耦合效果的促进开始显现;当地层原油黏度超过35 mPa·s,原油黏滞力所起作用明显增大,此时注采耦合的开发效果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辛油田套损严重问题,开展套损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根据套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如提高局部套管强度,提高固井质量,断层附近进行完井优化设计,合理控制注水压力,防止套管腐蚀等。结果表明,断层滑移、泥岩蠕变、腐蚀、套管设计不合理等是造成该油田套损的主要原因。所提出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减缓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损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层多、构造复杂、油藏分割性强的特点,相控地质建模技术成为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技术难点。以王102断块区为例,分别进行多资料控制且多条件约束的高准确度复杂构造建模、以单井相为基点且平面相约束的高认识度沉积相建模、多相关性分析且多参数约束的高精度相控属性建模,结果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这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挖掘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中,压裂裂缝的延伸方向、缝高等受现今地应力控制,搞清现今地应力的展布规律即三向主应力方向及数值具有重要意义.南堡凹陷属于复杂断块、陆相小湖盆碎屑岩沉积的地质特点使油藏的岩石力学特性、应力场受到断层、岩性、区域应力场等多因素影响,地应力场描述异常困难.基于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同时参考利用测井数据计算的岩石...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考虑经济因素,建立了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分区划分方法,得到了整个油藏的高潜力区域与低潜力区域。结合油藏渗流状况划分出了油藏的高速流动区域与低速流动区域。综合考虑2种分区结果,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开发对策。在实际区块的应用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油藏的高潜力区域与低潜力区域和地层渗流的低速流动区域与高速流动区域,可以与开发对策进行有效耦合,对特高含水期油藏调整开发对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