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同学: 你的两篇小小说习作编辑部已转给我了。你在信中说:“不知怎样才能写出引入深思的小小说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初学写作者中倒是很有普遍性代表性。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你的习作《丢人》,掌握了小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即摄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选取一个片断,主题也很鲜明,通过一个学生不认父亲而表现了一种虚荣心。但这篇习作没有艺术感染力,打动不了人,原因何在?一是取材一般化。这样的事例现在有,在我读中学的六十年代也曾见过,因此觉  相似文献   

2.
《香二嫂的裤裆》这篇小小说,许多人读后都拍手称好。好就好在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农村大嫂形象,令人读着读着,一个大大咧咧、快言快语的农村大嫂便活脱脱地站在你跟前,叫你忍俊不禁,又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3.
宇恩、清濂同志: 刚刚开学,就接到《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来你们的来信和习作。读后,我觉得有一点是值得坚持和肯定的,就是你们通过对小小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开始搜索生活中‘闪光’的一刻和值得人们思索的瞬间”。有些业余作者,一提写小小说,就想从纵的方面写人的历史。写事件,则从头写起,不仅篇幅写得长,也失去了小小说的特色,你们注  相似文献   

4.
余楠 《新闻天地》2010,(1):41-42
如果你要看史泰龙的硬汉形象就别看了,如果你迷恋富二代就别来了。这是一个关于努力的故事,主人公黄渤从一个酒吧歌手最终成为喜剧演员……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青海乐都县地质四队崔海峰: 我从1985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现已按年装订。从订贵刊开始学写新闻、小说、诗歌、散文等,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稿100多篇。去年,我运用贵刊“小小说创作谈”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中国地质报》的纪实小小说征文活动中,在总共刊登的70篇征文中,就有我写的2篇。贵刊有不足之处。从我订的这三年看,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漫画作品和漫画创作方面的文章。建议开设“漫画专页”和“漫画创作谈”栏目。新闻摄  相似文献   

6.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拿小小说情节与短篇小说的情节加以比较。这样就看出了它们的差别.其一,在短篇中,情节可能只是一个零件;而在小小说中,情节就差不多成了作品的骨架,成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赖以生存的土壤.小小说的情节,其实不过是从完整故事中脱胎出来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其二,短篇小说中可能有几个情节甚或十几个情节,而小小说中的情节多则两三个少则只有一个.其三,情节在小小说中的地位比在一般短篇中更突出,设计更要精心,娶把它当独生子女对待。  相似文献   

7.
讽刺与幽默     
一讲到讽刺与幽默,人们立刻会想到相声、漫画,似乎小小说与它绝缘。其实,讽刺与幽默和小小说早就成了“亲家”。纵观横览小小说名篇,讽刺与幽默的笔法已大量运用,有的以荒诞的形式,去揭示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有的以辛辣的讽刺,去抨击旧制度的种种弊端,有的以幽默的笔触,去嘲笑人世间的陈规陋习。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深刻的寓意、犀利的讽刺,既妙趣横生,又鞭辟入里,往往使人为之拍案叫绝,忍不住捧腹而笑。然而,当你收敛笑容,掩卷沉思,你自然会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相似文献   

8.
大凡初学写作者,每当提起笔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面对复杂纷繁的大千世界,哪些人或事可以成为小不说的素材?有些作者看到一点就写,结果使小小说变成好人好事的表扬稿;而有些把时间跨度拉得太长,人物写得太多,又失去了小小说的特点.那么写小小说,正确的选材标准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涌来的海量信息,读者在筛选信息时,对那些无吸引力的信息便弃之不阅。为此,要使读者看报纸,报纸上的新闻就必须有自己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新闻作品的感染力从何而来?本文从分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归纳总结出五种写作技法供读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和段献民同志合作采写的通讯《延天扩地工程——武穴市农业高效模式访谈》受到一些同志的称赞,我思考再三,觉得还是写“追求科技新闻的感染力”为好。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十分重要。每位记者的每件作品出手,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去读、喜欢读。要达到这一点,除了作品所涉及的题材、事件具有重要性外,就要看作品对读者是不是有很强的感染力。感染力强,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以致产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就能很好地起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科技新闻所涉及的题材,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类作品如果过多地或单纯地使用专业化语言表述,作品就会显得生硬、呆板,以致“圈内人”嫌“不过瘾”而不愿读,更多的“圈外人”则似懂非懂而感到乏味也不愿看。因此,科技新闻更要追求很强的感染力,这是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对于刚刚跨进文学创作这所学校的业余作者来说,小小说应是他们必修的第一门课程。“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高尔基语)目前,我国文坛上出现的“小小说热”,正是顺乎这种文情,应运而生的。什么是小小说?  相似文献   

12.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活在世上,别人对你的能力和才智肯定是会有所评估、有所判断的。但因为“别人”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你评估得恰如其分的时候有,但对你看高或看低的情况肯定在所难免。看高了,自然满足了你的虚荣心,但未必是好事;看低了呢,似乎又让你很伤自尊,就此一蹶不振可就麻烦了。要叫我说,别人怎么看其实都无所谓,高看你你不必沾沾自喜,低看你索性就当做是一种鞭策吧。  相似文献   

14.
故事——小小说中的故事面。我们不妨对它这样理解:它是对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比如早饭后是午饭,晚上睡觉早上起床,怀孕以后生孩子等。故事的突出优点是:吸引读者想知道以后将发生什么。相反,故事的突出缺点是:弄到读者不想知道以后将发生什么。就它的文学价值而论,它既是小小说肌体中的可贵要素,又是小小说肌体中最简陋的成分。因为小小说并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有比故事更高级的成分需要去表现,而那些更高级的成分又常常离不开故事的帮忙才能展示。因此,我们只需把故事看作小小说表现的一种手段,并且要尽可能利用好这种手段,让它为小小说撑起一个时间的帷幔和理想的空间。然后,让小  相似文献   

15.
小小说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常常使读者感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作家冯骥才在《谈创作思维的习惯》一文中说:“我喜欢这样的结尾,把话留下半句,把感情推出去。作品终结时,能将作品的思想推选一层,这一层又完全交给读者去想象。”小小说更应如此。好的小小说都应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叫含蓄。含蓄,本是任何样式的文艺作品所共同重视的;然而,由于小小说字数少,就更要发扬这一特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难于有真正的小小说。结尾浅露的直说,是无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含蓄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引起回味,让读者有所得。这类小小说的结尾,就是巧妙地运用省略号,让读者透过那省略号,品  相似文献   

16.
小小说的创作,看起来容易,写起来艰难,要写出读者反响强烈的佳作更难。难就难在鲁迅先生所说的“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要以小见大,内容充实,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时便开设了“一分钟小说”的栏目,也就是在这年,茅盾先生发表了《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一文,为刚在文坛上露出萌芽的小小说呐喊助威。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小说在后来几年里并未形成气候。小小说是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而发展繁荣起来的。1982年全国所发小小说约两千篇,到1989年总量已愈万篇,而经常刊登小小说的报刊已达400多家。在现今出版的关于小小说的理论书中认为,《北京晚报》的“一分钟小  相似文献   

18.
平静的力量     
那天,我将写满了一张毛边纸的毛笔字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写得象模象样之处,赞叹说:"瞧这几笔,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相似文献   

19.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言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不言而喻。党报言论优势地位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优势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倘忽视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一味迎合读者,“你愿看什么,我就写什么”,那是舍本逐末;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抱着“写不写在我,看不看在你”的消极态度,同样不能赢得读者,难以收到宣传的实效。 党报言论要旗帜鲜明,导向正确。宣传是一门艺术。要增强党报言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必须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终赢得读者。这是个业务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因而有必要从读者的角度,对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媒体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只闻其声"的广播媒体,如何让听众通过耳朵"看"到现场,增强现场报道的现场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摆在广播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善用音响、细节抓取、形象解说三方面探讨了增强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感染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