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它的跨文化传播趋势越来越显著.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和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实现文化产品的自我属性和多元性,如何塑造中国形象和中华文化品格,都成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奇葩之一,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味,已成为华语电影频繁采用的创作元素.本文从民族文化传播、产业壮大、艺术创作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在华语电影文化建构与传播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语电视根据自身频道和受众定位以及当地的市场特点,在节目引进、编排、构成等方面有着相应的模式。美国华语电视与我国对外电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我国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对于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模式对于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或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美国华语电视的内容模式、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的成因以及美国华语电视内容模式对于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健  严兰 《新闻世界》2010,(11):139-140
全球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文化传播也不例外。电影无疑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之一。本文以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华语电影为参照,解读国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特点和问题,并借鉴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探讨华语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朱壹 《东南传播》2014,(3):41-46
近年来,华语电影表现不俗,其中着意展现中华民俗特色的类型更是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绮丽的民族风采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如何更好地维持华语电影在亚洲市场的优势并且继续开拓欧美市场?对外汉语教学无疑是其中被忽略的一种优质途径,作为意在将中华元素远播海外的跨文化语言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语言培训和文化培育并重。与民俗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相契合,中国民俗电影的市场也异彩纷呈,这就为民俗文化的传授提供了更相宜的选择。若使用得法,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能够进一步将华语电影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0.
IP电影最早产生于90年代的美国,随着影视产业的"泛娱乐化"以及"互联网+"的影响,最近几年IP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观众对IP电影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符号修辞出发,研究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跨媒介互文传播问题,分析这两种从属不同符号体系的文本修辞之间的异质性和互文关系,为影视作品改编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华莱坞电影的营销重点剖析——以市场导向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营销是电影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华人社会的经济发展,华语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观影习惯的培养,自主意识的崛起以及多种类型的社会媒介传播方式为当下的华莱坞电影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商业环境,营销方式也从初期强调产品自身的信息和特权管理转向逐渐成熟的运作,例如品牌的构建和与客商之间的意识层面沟通等。本文以2013年中国内地院线票房排名领先的影片的营销特色为研究目标,通过依托传播学理论,对相关网络信息数据和文献报道进行研究,讨论这类影片在宣传理念策略的特点,借以总结出现今华语商业电影市场宣传的三个要点:1.依赖目标市场的"舆论"进行传播;2.从单向"导入式"的灌输转型为多向"互动式"的体验;3.延伸"品牌"概念和整合数字技术,将观众与宣传方的目标协同起来。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娱乐文化脉搏,立足于本土,走以市场为导向的制作道路,顺应市场运作的国际化潮流,是华莱坞产业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正解。  相似文献   

12.
电影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电影传播秩序,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全球化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遍全球.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汹,华语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开展对话,不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模式,而应以“和而不同”为准则,发掘自身的文化品格,在与好莱坞的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声屏世界》2014,(12):37-39
<正>从1905年《定军山》开始,华语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电影虽然是一门新兴艺术,但在各门艺术已成熟的前提下,华语电影发展极为繁荣,使得中国电影人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在华语电影走过萌芽、发展、高潮之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当下华语电影出现的各种现象,梳理当下华语电影的特征,为其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内容(《小时代》《云水谣》)  相似文献   

14.
刘雪梅  王朝阳 《传媒》2021,(8):44-45,47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融合创新的产物,但它的生产市场与院线电影却有较大不同.本文从网络大电影的生产与成效、生产与反馈/场景、生产与融资/收益、用户与商品消费等层面分析闭环结构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网络大电影生产市场的闭环本质,是互联网传播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经济、商业整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由此形成电影产业的新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叶造 《东南传播》2014,(12):20-22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在各国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在沟通中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海峡卫视携手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构建福建省对外对台电视节目协作网为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学"5W"理论,分析协作网在传播渠道(即电视的视听传播)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吸纳海外境外华语电视台作为传播者、提供有凝聚力又与时俱进的传播内容来达到扩大受众面、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并探索一种由外宣媒体携手海外境外媒体进行常态化、机构化的合作,共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刊参与协办的"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主持,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电影集团副总经理乐可锡、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等致辞.来自管理、产业、学术、创作各界的100余位嘉宾,围绕"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等主题,对当下华语电影做全景式剖析,共商华语电影未来大计.  相似文献   

18.
在影视盛行的当下,儿童文学以内容资源形式进入儿童电影实现其跨媒介传播.儿童文学的影视之旅,不仅有效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而且通过改编的方式,使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获得"源头活水".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文学影视之旅历程的回顾,探析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问题,以期更好促进儿童文学的多元传播,探寻到儿童电影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电影的艺术成就被公认斐然.近30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以精致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多样的题材在华语文化圈掀起热潮.随着两岸影视合作不断涌现利好政策,两岸影视产业交流进一步增强.但台湾影视在华语文化圈的传播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