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锐 《中国广播》2012,(9):58-60
广播是最容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广播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的六大发展趋势,然后从机制、技术和内容等视角归纳了广播的创新策略,为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时代,信息发展异常迅速,已经开始了从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移动互联网浪潮在这次转变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变传统广播媒体的运行策略,使其有所创新,借助技术的革新实现弯道超车,是值得所有广播媒体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提升领悟能力和创意能力,并且将创意落实到位,从机制、融合、布局上积极探索并做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够实现广播媒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玥  柴焱 《中国记者》2012,(5):112-113
广播是否可以这样:每天人们在预先设定的手机早间广播节目中醒来,手机自动把各电台五花八门的节目组合拼凑成个人独家频率;工作时间,广播健康资讯节目的手机应用显示你目前消耗的热量。下班时,车上播放着路况信息节目,或自动推送为你记录的个性化节目……广播已经或即将实现这些服务。  相似文献   

4.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5.
吕海媛 《视听界》2013,(6):61-63
作为成熟的传统媒体,广播在物理覆盖上己基本达到顶峰。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许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移动终端El益成为伴随性最好的传播设备,包括广播在内的各种媒体越来越注重App推广。音频平台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段然 《中国广播》2014,(8):68-71
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的大环境,以手机广播App及微信广播等新形态的广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传播模式、传播内容、编播形式及互动形式四个方面着手,对广播的传播理念进行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使媒体呈现出便携、兼容、集成、个性、订阅、跨界、互动、混搭等特点。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传统广播中定位相对模糊、特点不那么鲜明的经济广播,应及时调整转变,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注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开发应用,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隋欣  顿海龙 《当代传播》2013,(2):104-105,108
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同时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广播收听平台,使用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的人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广播APP的类型分析了受众需求,依据用户体验要素提出了我国广播APP今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催化了传媒产业“碎片化”,而碎片化,个性化,智能化也是移动音频类应用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每天能做的事情大概也就那么几种:上班,看报纸,喝茶,听收音机。而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自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就进入了种类繁多的发展时代,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这诸多种类也就造就了我们生活的时代注定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也总是不能完整地去做完某件事情,生活空间别分割的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柳芳  秦斯 《新闻前哨》2022,(7):29-30
特有的车载场景以及伴随属性是21世纪前十五年推动无线电广播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无线电广播的上述两大优势已消失殆尽,甚至在信息、版权的储备上,被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大厂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面对如今的新形势、新挑战,相对缺少时政属性和政务资源的音乐广播势必要从深耕内容、垂直细分、自有平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应该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北京广播市场的变化趋势,介绍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在媒体环境变革形势下的探索与创新实践:一是改变节目设计传统观念,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二是从用户端建立长期有效的纠错机制,缩短反馈到改进的流程。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媒体如何"变法",如何抢占媒体话语权?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业界专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中国记者》杂志曾刊文指出,传统媒体"变法"不是简单生搬照抄新媒体,应以传统媒体优势特长注入新媒体,"新媒体基因+传统媒体灵魂"才是破解之道。对此,本人深有同感——从特性对比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有优劣,应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就广播媒体而言,曾经历过几起几伏,更应以变化的动态眼光审视问题,深入思考,探索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危羚  赵慧 《中国广播》2015,(4):43-45
移动互联时代,引发了传播活动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人随网动变成网随人移,碎片化信息传播时代由此到来。因此,网络音频的碎片化传播,必将会成为广播主力开辟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媒介功能正在经历从“满足个体信息需求的远程传输工具”到“塑造社会文化、维系公共秩序、传播特定思想的大众化媒介”的重要嬗变。这一变化映射着广播媒介“身份”的意义迁移。本文以移动互联作为社会语境,读解广播媒介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现今,绝大部分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发展很多还是战略存在,尽管在五年前很多传统广播就已经预识到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但更多的工作还是在平台的延伸和试探性的构建,无可置疑多年的积累仍然徘徊在新媒体边缘。其实,很多互联网的发展轨迹还是可以借鉴的,技术不会是发展的瓶颈,相反很多新技术的创新很快便会被取代。如微博从出现、热炒、高潮,到微信的崛起对其不可逆转的取代。再如,APP客户端一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却又一片片的在产业链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因素下被淹没、被淘汰。这些都让我们感知新媒体发展之快难以想象。尤其是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巨头将目光投向移动媒体时,强大的侵袭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更是让我们传统广播人意识到,新媒体以其海量信息、高时效性、强互动性深受广大受众喜爱,同时新媒体移动终端伴随性、多媒体和超文本特性,也逐渐消弱了传统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与媒介日新月异、更迭迅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没有进行转型革新,那么这种文化很可能面临日渐消亡窘境。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非但没有式微反而日渐壮大。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播方式转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川 《视听界》2013,(2):42-4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传统广播移动和便携的特质基因,移动客户端是传统广播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通道。传统广播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要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筹划、前瞻布局、特色引领,尤其在做优内容、突出服务、创新营销三方面速谋速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赢得传统广播发展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