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春秋初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赏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地方两种政治势力在抑制与反抑制的斗争中王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课前将阅读材料《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发给学生)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历史上合称为东周。(投影:《春秋初期列国示意图》)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纷纷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参与到争霸战争中来。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投影:《春秋末期列国示意图》)各国政局的变换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周天子的威信丧失殆尽,仅存“共主”虚名。王室的辖地愈来愈小,人口也不断减少。而各诸侯国却日益强大,他们非但不向周王述职纳贡,而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都想做霸主,形成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因此,“春秋五霸”应运而生,但究竟是谁当过霸主?长期以来,说  相似文献   

4.
东周时期洛阳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当时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中心),而且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主要表现为居住在洛阳的周天子,虽然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仍然是诸侯国称雄争霸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与此同时,东周王畿洛阳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王室礼乐文化都十分发达,对各诸侯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霸主迭起,周王权力受极大的挑战。鲁国夹在大国和周王室之间,不知所从。本文通过对春秋时期的周王遣使聘鲁、鲁君朝王聘周等外交现象分析,发现随着周王室衰微,霸主国攫取了周天子部分权力,会盟诸侯。鲁国由朝觐周天子到依附霸主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周、鲁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落,以地方自治为特点的西周封建制各个诸侯国没有了天下共主,群龙无首,兼并战争频仍,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动荡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在动乱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在国内开始实行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郡县制,以期调动国内资源,在对外关系上寻求应对的资本。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处于这种深刻变化的社会之中,对个人、国家、天下的前途和命运不能不有各种各样的思考,这些思考成就了一批文化巨人,也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永远值得炫耀的财富。诗人屈原生当战国时代的楚国,眼见在春秋时曾不断挑战周天子权威的楚王室的衰落,而楚王和楚国官僚的昏聩贪婪,使这种衰落具有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屈原曾经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谋求楚国的振兴,因此他一方面鼓吹美政理想,一方面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力量与邪恶势力抗衡,而又不愿意被邪恶势力所裹胁,于是,在无限悲怆的情绪下,  相似文献   

7.
从传说时代到秦统一六国,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经过多次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暗示着王权的改变。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名称由帝到王,标志着从军事民主的禅让制过渡到一统天下的家天下,但一统较为松散。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周天子依然存在,周天子的权力不断衰落,甚至诸侯国国君的权力也在被削弱,家臣和卿大夫的权力在上升,一些诸侯开始称王,一些卿大夫夺取诸侯的权力也开始称王,共分权力,说明周天子不能再一统天下了。从战国到秦统一六国,由王改为皇帝,标志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从此以后到清朝灭亡,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权力也集中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8.
<春秋榖梁传>主张为政以德,军事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对政治的补充.<春秋榖梁传>主张会盟,互不侵犯.各种军事手段有高下的层次之分.国君要兴正义之师,要控制军队的调动大权,反对大夫专兵.反对战争中的非人道行为.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变动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各诸侯国的阶级、阶层和土地占有制度,无不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实际已变成了虚名,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即封建的生产关系,已在各诸侯大国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过夏、商、周三代,到西周幽王在骊山被杀,继位的周平王在晋、秦、郑等诸侯的护送下,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河北岸、■河东西,有王城及成周城二城),历史进入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春秋是以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其书起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终于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但史学界一般将这一时期上推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下延至公元前476年敬王末年,共二百九十五年。其时史载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及许多戎狄蛮夷部族,但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迭起称…  相似文献   

11.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军队领导体制军队领导体制是军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赖以进行的指导者,夏商西周军队领导体系之间,既有继承性,又各具自己的特色。夏朝史料缺乏,其军队领导体系,只能作极为简略的介绍。夏代的国君,拥有实际上的本部族军事指挥权和名义上的全华夏军书领导权限。夏  相似文献   

12.
研究教材要注意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由此搭建课堂教学逻辑.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开篇陈述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很多教师认为,经济发展导致列国纷争,本课起始应该先讲经济发展,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是仔细追究,春秋前期经济有重大发展吗?周天子破坏宗法制导致王室衰微、政治秩序混乱,春秋前期北狄入侵成为中原各国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英国的军事强买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英国的军事强买权是由王室采买权延伸而来的。军事采买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采买官贪污受贿,成为中世纪英国宪政斗争的内容之一。14世纪中期以后,国王依靠商人供应军队后勤,军事采买活动趋于消失;王室采买权也历经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废除,作为它的衍生物的军事强买权也随之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4.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参阅周王室及各诸侯史官所记史书删定而成。记述起自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历12公(隐、桓、莊、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计242年的历史,是我国编年体史书奠基之作。是书以年、月、日记载史实,采“春生物而秋成”之意,因“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所以叫《春秋》。《孟子》、《史记》、《汉书》中皆有孔子作《春秋》的记载。内容是有关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还记述了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郑声"在春秋后期出现,实质上是夏商以来娱情音乐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换言之,可以说这种音乐古已有之,不过是春秋时新得名而已.郑声在春秋后期得名并广泛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二:一是东周以来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对娱情音乐的禁毁减弱;二是郑、卫等地商业经济发达,娱乐活动兴盛.  相似文献   

16.
明代军事制度是在改革元代军制和吸取唐、宋军制优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显著特点是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军队的装备有了长足进步。但明代役使军士和克扣军饷等问题较为突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削弱。一、军户制度1、军户的来源和类型。明代国家兵役制度,基本继承元代实行世袭军户制。军户是人民中供应军差的特定人户,隶于军籍,军籍分辖于军队中各个卫所,到卫所服务的军户壮丁称作军,未入伍的分居原籍,编入里甲。军是世袭的,也是家族的,军的这一家  相似文献   

17.
春秋以降,周室衰微,已渐失去对各诸侯发号施令的天下共主的权威;各诸侯的权力日趋膨胀,与周王室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名分。为争霸权,各诸侯国先后卷入改革大潮,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不同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改革理论与社会发展模式。所谓改革理论,主要是法家改革理论。就东周各诸侯国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的总体而言,所谓法家改革理论大致分为齐法家模式与三晋法家模式(秦法家在晋法家影响下形成,应属于晋法家),前者的代表人物为管仲及管子学派,其改革理论结集为《管子》一书,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即所谓"能法之士"商鞍和地主阶级改革  相似文献   

18.
毁车为行     
春秋以前,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车兵是各诸侯国的主要兵战,进入春秋时期之后了虽然车战仍是主要作战方式,但步兵作战开始出现了。周景王四年(前541),晋国军队与自越族徒兵战于太原,由于地势险狭,晋国战车无法展开,难以抵御狄兵步战。晋将魏舒建球来帅“毁车为行”,即改车战为步战,将战车战甲土全部改戏为著甲徒兵,并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在一起。魏舒此举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灵活性和攻击能力,随之大败狄军。。魏舒的,“毁车为行”,是春秋时期军事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毁车为…  相似文献   

19.
<正>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霸(霸,诸侯之长,即伯,音转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布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及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揭示了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