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凤斌 《物理教师》2009,30(10):10-1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在“多普勒效应”一节中有这样的表述“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的火车的汽笛声,你会发现汽笛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火车向你驶来,音调变高,火车驶离你远去时,音调变低.……这种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认为本节中这些说法有诸多不妥之处,容易误导学生造成学生的错觉,需要更正.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一节内容.现就本节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与同仁提出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如林 《物理教师》2008,29(11):10-11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旧课标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都有“多普勒效应”这一内容,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课本和许多资料中都说,当火车向我们驶来时,喇叭的音调会变高,而课本对此问题没有深入讨论.一位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效应”是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的物理选修的学习内容。描述的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它比波动现象又复杂了些。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体会到,要掌握多普勒效应必须让学生明确: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了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才发生变化。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关键。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需做好如下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一节内容.现就本节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与同仁提出讨论,供参考.一、物理教学中已经存在的问题高中物理新教材(已审定)的正式使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物理教学中已经存在的问题,除一些个别新出版的教学资料、书籍没将“多普勒效应”列入其中外,大部分资料不但要求进行“频变”的定量计算,而且经常出现不正确的知识概念.如在一套《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练习》的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  相似文献   

6.
所谓“1和3”的模式,指的是在生物章节复习课中,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一份练习.在任课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自练、互练、改练,使每位学生在奉献“1”的同时能获得“3”的回报,让学生们能够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对任课老师来讲,一节复习课有三节复习课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中,第12章第7节《多普勒效应》一节提到了多普勒测速仪.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1]但是多普勒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测量车速的?教材中未作说明,这里试图作出推导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展  王加福 《物理教师》2010,31(5):30-30
本刊2009年第10期刊登的《对教材中“多普勒效应”一节的质疑》一文中举例说,火车匀速进站时鸣笛,观察者听到的音调比火车静止鸣笛高,但音调不变,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观察者不可能站在火车行驶方向上,因此鸣笛的火车匀速经过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会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项。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第一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61页“多普勒效应”一节的实例引入部分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当一辆汽车鸣着喇叭从你身边疾驶而过时,喇叭的音调会由高变低,好像汽车驶来的时候唱着高音"i",离开的时候就唱中音"7"了.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就注意到了类似的现象,他经过认真研究,发现波源和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波的频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4年第3期上登载的“多普勒效应在光学中的应用”一文,比较具体地说明了教材中的“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上接受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还进一步引申,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了“宇宙膨胀说”的主要证据“天体光谱‘红移’”,使学生能接触一些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应该说是很好的.但该文中有一些说法笔者却觉得需要商榷.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42面在讲到多普勒效应时只是定性说明了“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并没有定量推导出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但在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以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中均涉及该关系的定量计算,大多数学生都很难理解.不会计算.下面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定量分析该关系.  相似文献   

14.
    
5月13日 晴 “叮呤呤……” 上课铃响了,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这时李明同学大叫起来:“老师.我的一支钢笔丢了。”同学们听后窃窃私语起来。老师说:“下了,课再解决这件事.现在上课。”下课铃终于响了,老师向丢笔的李明同学走去。李明同学说:“上节课钢笔还用得好好的.一下就没了。”最后老师让同桌互相检查书包,  相似文献   

15.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波源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新教材《机械波》一章新增了《多普勒效应》一节内容,教材经过对“两种情形”简要的分析,概括得出: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检查教学效果时发现,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是深刻的,但对两种情形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有的甚至于把两种情形混为一谈.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多普勒效应,本文拟对其“两种情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1重视定性教学教材中定性介绍了多普勒效应的概念,解释了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在教材中,给出了三幅图,学生通过该图能比较直观、形象地对接收到完整…  相似文献   

17.
谢恩东 《物理教师》2008,29(4):36-36
自高中物理中引入多普勒效应问题后,无论是高考还是物理竞赛中都出现了相关的试题,由于多普勒效应问题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本刊2006年第7期的《巧用相对运动分析多普勒血流计与声纳原理》和2006年第9期的《图像法巧解“多普勒效应”问题》两文分别介绍了如何利用相对运动法和图像法处理多普勒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理科)教案>(2001年6月第1版)有关<多普勒效应>一节(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郎荣福、王维群)教案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成因中有一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垂直”是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具体情境的设置下丰富学生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感性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同时,应当让学生掌握垂线的画法,理解垂线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本文将具体谈谈初中数学“垂直”教学实践与思考,从三个方面分别探析“垂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逐层展开.  相似文献   

20.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5):43-43
当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新版高中教材中新加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说法或习题:人站在路旁,听到迎面驶来火车的鸣笛声,声调会越来越高;火车驶去时,听到的声调越来越低、其实,人站在路旁,听到驶来火车的鸣笛声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的,现分析推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