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在穿过了一片被阳光烤灸的平原之后遇见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历来为人们称道。有关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层出不穷且各有特色,但几乎所有的设计、实录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故都的秋天主要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是教参答案.是印在老教师案头的一个经典归纳,是年轻教师使用起来最方便的一个结论。我们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可当我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忽然觉得对故都景物特点的把握总有种疑异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精美散。篇幅虽然短小,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作去校长家赴宴,厨子准备了很有风味的家常菜,并亲手调制了一碟偏甜的辣酱,在座的粤籍人士没有谁去理会它,我出于善意地“捧场”,“取用”了一些。不料,这“好意一举箸”竞换来了更大的善意。于是,作由这件小事联想到了人生,并发出由衷的感叹:“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年轻的朋友,别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要肯于付出,生命的厚礼一定会属于你。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让人震撼的散文.作者从看老画家画鹰旗写起:在北方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上。鼓动衣襟的长风中,旗子猎猎作响:旗面上.雄鹰展翅欲飞,气贯长空。那时那刻.“我”“第一次为鹰震撼”.接下来作者写偶然见到的鹰巢.“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  相似文献   

5.
都说青藏线的风硬。“硬”在哪儿?因为它是雄性的、强悍的吗?看戈壁滩上,大风起兮,沙土遮天蔽日。刮得厉害时,连拳头大的卵石都飞起来,相互撞击的声音像是折断了人的骨节,真是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6.
韦人庆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3):25-26,75
托以小物,言以大志,并以文章题目为作者笔名,是现代作家许地山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在《落花生》一文中,以常见的花生喻人品,表达默默奉献的心志,体现了寓意新巧,构思独特的匠心。  相似文献   

7.
《一个树木的家庭》是法国著名作家列那尔《自然素描》中的一篇。在这里作者把树木拟人化了。一片树林即是一个大家庭,而且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和和睦睦相处。透过作者的想像,我们不难窥探出他在“一个树木的家庭”里所寄寓的一种理想化的思想。随着社会越来越向商品社会发展,城市的喧嚣,世欲的纷坛,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这个人与人组成的大家庭——社会,扭曲了面孔。于是作者“穿过了一片被阳光烤炙的平原’寻找一个真正的“家”。这个家庭理应充满友爱、祥和、抚慰、团结、互助……在这个人类组成…  相似文献   

8.
我以为这篇散文,以雕琢胜,也以大气胜。 这篇散文,作者记叙的是和他的一个朋友的故事。文章里介绍了画家的客居环境和几幅画作:写了由品画引起的关于仇家的对话。文章的重点应该是在后半部分,作者和朋友的对话,交流,交锋,但这一部分却十分简洁,其实这就是要说的雕琢,一种雕琢后的精干。  相似文献   

9.
追风少年 时未寒 阿亚貌不惊人、身材瘦小,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母亲怀孕的时候,阿亚的父亲就去世了.伤心过度的母亲早产生下了他。  相似文献   

10.
这是著名作家迟子健的一篇作品,文章虽然不长,却道出了她对北方的无限热爱。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特别是在大兴安岭,气温更低,在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之间。即使寒气逼人,却无法阻止生命的跃动。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下依然有鱼儿在潜游,那静止不动的玻璃窗上开满了"花"。那是"霜花",它们成了这个季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霜花为描写对象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细细赏来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报社、台湾国语日报·台湾金东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献给新世纪孩子的童诗·童话"海峡两岸联合征文揭晓,湖北省荆州市儿童文学作家张兴武创作的童话《编辑地球》荣获祖国大陆唯一特优奖(共评两名特优奖,另一位为台湾作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获特优  相似文献   

12.
13.
苏童被誉为当代文坛最具潜力和实力的作家之一。尽管他的散文数量相对小说少得多,也不为众人所熟知,但却是苏童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其优雅精致、细腻真切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以一个“情”字统摄全诗:所状景物融情,所写人物含情,所绘音乐传情,所用手法生情。赏析时,披文入情,便能牵一字而动全诗,举重若轻了。一、景物融情,赏其意境美《琵琶行》起笔不俗,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篇。其中“瑟瑟”尤显精妙,声情并茂,将秋意之浓烈、离情之凄苦渲染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5.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作者开篇对树进行描绘,以起兴的手法很快吸引读者。接着,从树的上面写到下面,又似从表面写到内心。作者的着眼点就不再是形似面是神似,表明树阴的变幻正如人内心之复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鉴赏》2009,(5):5-5
这是一段凄美的花事.这是一份真挚的情谊.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读完这篇美文.没有不被作者对小花园主人的深挚情意所感动的。一篇怀念老友的文章.没有从老友的一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件入手.而另辟蹊径抓住老友爱花、侍花这一侧面.想象着花儿们因“我”是主人生前的老友而对“我”点头与倾诉.  相似文献   

17.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地执著和坚韧;它努力地生长、开花。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它的成长,生动地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18.
《无见夫日的疼爱》是一篇小小说,作品中的“我”通过回忆中学时的一件往事,将昔日同桌对残疾父亲的深切关爱大白于天下,令读者为这份不为人知的孝心所感动。这篇小说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自读篇目,与同课的《记念刘和珍君》互为群文,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以主问题为突破口,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既扣住纪念性散文的核心——纪念了什么样的人,也关注作者是如何纪念、为何这样纪念的。整堂课通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在研习后掌握纪念性写人散文的一些写法特点与共性,同时也关注到文章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更好地理解了本单元“苦难与新生”这一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