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字幕的特点和文本类型,将目的论运用于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笔者将其运用于分析<赤壁>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得出其译者没有拘泥于一种译法,而是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局限下,采用了直译、归化、缩减等多种译法,将通俗易懂、简洁流畅、高质量的译文呈现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经典美剧之一《老友记》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目的读者和译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对字幕翻译的启示和影响: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调动目的读者的审美体验、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字幕翻译更具新颖力又不失原文精髓。  相似文献   

3.
影视字幕的形式和文本制约使字幕翻译有别于普通文学、科技翻译,在限制译者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再创造空间。强调读者和文本中心地位的接受理论对字幕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张弛有一定的解释力。字幕译者应时刻注意把握观众的期待视野,而不能以字幕的限制性为由随意扩大自身张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电影字幕译者来说,怎样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能更好地接受通过字幕传达的信息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此,电影字幕译者有必要将接受美学运用于字幕翻译研究之中,以揭示电影字幕的交流本质和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身份,并遵循"观众期待视域下的功能对等"及"跟随潜在读者"的翻译准则,针对影响观众接受电影的心理和文化因素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能够使翻译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美剧字幕。通过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及美剧字幕的翻译,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减译法、增译法及意译法,以期为电视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美剧《美女上错身》英文字幕的汉译为例,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探讨了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根据关联理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采用"缩略法、增译法、意译法和直译法"等翻译策略是有效的,可以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读者接受理论与影视字幕中的隐喻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影视字幕翻译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字幕文本具有特殊的屏幕限制和独特的受众群体,要求译者认真考察。读者接受理论对字幕翻译尤其是富含文化意蕴的隐喻翻译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政治正确"英语是使用英语的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在当前的交际中应用日益频繁。在翻译"政治正确"英语时,译者需要了解其文本的类型,根据文本的特点、要求和交际的目的,按照与时俱进原则、忠实作者原则、读者理解原则,采用新词新译法、新词旧译法、矫正译法进行相应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刘春雨 《文教资料》2011,(26):30-3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将其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可行性。本文以电影《非诚勿扰Ⅱ》的字幕英译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目的论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工作,需要尽可能地把影片的原文信息呈现给观众,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本文以电影《一九四二》的字幕英译为例,举例介绍增译法、减译法和归化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赤壁》(上)的英文字幕译者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了缩减、直译、归化等翻译策略,力求用地道、自然的英文来翻译原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文引用该片中的大量译例,着重分析缩减式翻译策略的三种形式(浓缩、压缩性意译、删除)在该片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各民族文化中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人们对跨文化中隐喻的准确理解是实现真正意义上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文章指出隐喻翻译的关键是译者能否成功地传递或重塑其中的喻体意象.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可以传达隐喻的真实意义,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翻译时译者除需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外,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还要适时采用归化译法或异化译法,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动态的读者反应来平衡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努力做到两种译法的优化互补,以达到交际对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翻译产业。翻译过程中会很大程度地受到时间、空间、情景的限制,所以字幕翻译具有独特性。译者作为中介必须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以观众为中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缩小文化差距。在字幕翻译中,目的论强调交流的目的和目标读者的期望,因此目的论是最常应用的翻译理论。目的论有三种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本文以英国历史剧《唐顿庄园》为例,阐释在字幕翻译中目的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阐释学视角论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幕翻译受到技术参数和文本因素的制约,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阐释学视角下,字幕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整个字幕翻译过程中,涉及译者选择原片时的信赖,以及阐释和再创原片时的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在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上,仍需能够灵活运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来指导实践。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包括归化与异化、增译法、减译法、词序调整法、重译法、词类转换法、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法、分译法等,译者如能熟练灵活地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可以使译文表达更加忠实于原文思想,通顺自然,且富有文采。  相似文献   

16.
韩婧 《考试周刊》2012,(62):28-29
影视字幕英译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不仅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需要关注中文到英文的转换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翻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离不开平行文本的借鉴和使用。本文将讨论结合平行文本进行字幕英译的策略,说明平行文本对译者模仿目的语读者的语言风格及翻译文化词汇时运用平行文本提升译文质量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译者对读者的关照,是近期翻译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福尔斯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其中文译本的种类也较多。从译者对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意识、认知水平的关照出发,文章对比分析了阿良译本和陈安全译本的异同:阿良运用直译法和删译法,以适应当时读者的阅读水平;陈安全运用意译法和全译法,以便使新世纪的读者能够了解作品全貌。  相似文献   

18.
张玲 《英语广场》2024,(11):39-42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其对外输出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而翻译质量影响着文化输出效果。因此,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及提高电影字幕翻译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目的论三原则出发,以影片《西虹市首富》为例,探究直译、意译翻译方法及增译法、减译法和转换法等翻译技巧在该影片字幕中的运用及产生的效果,旨为未来同类型作品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双关语在字幕翻译中是比较难的,译者被迫在文字忠实和效果忠实之间做出选择。由于字幕翻译本身的独特性,在字幕双关语翻译中,译者可以选择忠实于文字,教学效果缺失可以从原声信息中得到补偿。因此。双关语在字幕翻译中是可译的。  相似文献   

20.
影视字幕为目的语观众服务,让其获得与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入语读者在领会译文时与原语读者在领会原语文本时的反应一致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影视字幕翻译的具体实践入手,借用热播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的字幕英译,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如何有效运用于字幕翻译,使其在语言、文化和艺术三方面达到对等以及译者为达到功能对等所采取的具体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