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曾经是震撼中国的一个词。湘军的骁勇、湘军的英勇善战、湘军屡败屡战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曾经深入国人的心。汶川大地震之后,湘军又以震撼国人的精神面貌出发,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湘军又以所向披靡的步伐,行进在汶川破碎的山河之间,锐不可挡。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这场突然袭来的天灾,对新闻媒体来说,是一场考验综合素质的业务大考和媒体精神的道德大考。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以如此快的速度进入灾区,第一次如此及时地把灾区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国人、告诉了世界,众多的报道第一次产生了如此震撼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去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带来的伤痛还未消去,今年6月5日同样发生在四川成都的公交燃烧事件(下文简称"6·5"事件)又一次震动国人.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危机事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这次"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又一次重大复检.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报道令国人乃至世界媒体称赞不已,本文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传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之后,新闻媒体相对及时而充分地把地震的灾难呈现到民众面前,在民众中间激发了空前的同胞之谊与仁善之心,国人的精神空前地凝聚在一起。这一社会现象让人们普遍乐观地认为,这次大地震将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促使国人的精神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升国旗的地方一律降半旗。当播音员那“让逝者安详,生者坚强,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致哀”的动人心魄声音在《汶川紧急救暖》特别直播节目中播出时,听众的心在颤抖、在震撼。  相似文献   

8.
从悉尼奥运会的7枚金牌,到雅典奥运会的与金牌无缘,奥运湘军出现了由巅峰到低谷的巨大反差。国人不禁要询问:曾经辉煌一时的奥运湘军究竟怎么了?通过本刊特约记禹振华撰写的这篇章,我们希望看到奥运湘军的症结所在,人们热切地期盼:奥运湘军能雄风再振!  相似文献   

9.
突如其来的玉树地震又一次让全体国人陷入悲痛之中,汶川大地震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惨痛的灾难时刻在警醒着我们:痛定思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天灾面前,我们似乎是无能为力,但是一些灾难事故中的人为因素是否让我们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前玉树大地震如出一撤,只不过汶川玉树改成了雅安:雅安不哭,  相似文献   

11.
要闻     
《全国新书目》2008,(12):2-3
第一时间出版抗震救灾图书汶川大地震,牵动国人心。中国出版界和13亿中国人一样,伸出援手,传递爱心,踊跃捐款义卖,高潮此伏彼起。截至5月22日,距汶川大地震发生10天后,70余家社的160余种出版物接踵推出,出版周期一次次被刷新,出版内容一天天被丰富——内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震动了全世界,也深深牵动着相距遥远的新疆各族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心。虽然此次大地震没有波及新疆,但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关注抗震救灾行动,祈福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在大灾大难面前,新疆各族新闻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一场不期而至的人类灾难; 5月12日,13亿中国人的热血汇聚汶川; 5月12日,一个民族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汶川大地震,灾区孩子的安危牵挂在众人的心间。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献给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的诗篇,令无数人的心灵震撼,它让我们一次次模糊双眼,让我们一次次禁不住地心颤……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相似文献   

14.
在5·12大地震中,曾经绝对不能问的死亡人数成为每日公开发布的例行内容。但由于余震的不断侵扰和死亡人数的逐日上升.目前汶川大地震的死亡精确人数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  相似文献   

16.
白天亮 《青年记者》2010,(19):29-29
简介: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国人深受地震之害。这一专题要告诉我们,地震几乎无法预报,而房屋的坚固却是可以由人来控制的。专题分“建造坚固之城”、“唐山瞬间倒下的警示”、“陕西:把地上搞结实”、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段时间,我又听广播,又看电视,还阅读报纸,总想知道得快一点、多一点、具体一点。看了这几天的新闻报道后,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我想到1956年刘少奇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