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985I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研究型大学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期,国家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校不仅应成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职业》2006,(13):18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水平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一支主力军,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实践证明,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作为带动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创新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也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发展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总书记的讲话,标志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入了一个崭新  相似文献   

6.
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为我国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十一五”规划再次使“创新型国家”成为一个宏伟目标的代名词——“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争取用15年时间,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就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历史责任,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秉承“学而优则创”理念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大学教育, 育人为本,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服务和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秉承“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教学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认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惠增 《教育》2010,(5):56-57
十七大有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而宏大的人才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只有坚实的创新型的人才基础,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对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努力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萤要方面军,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推动机”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863计划是我国政府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重点高等学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针对高等学校高技术研究发展工作的现状,积极组织高校参与863计划,并在学科建设及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制订了明确的指导鼓励政策,为高等学校从事863计划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使高等学校成为积极…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00,(7):48-4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北京信息科学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是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的以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为目标的国家研究所,学科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高技术开发方向为图像、语音与文字文本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宏观决策支持系统、专用集成电路智能分析与设计、新一代过程控制软件系统等。研究所具有十分规范的管理机制、国际水准的科研条件和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历年来,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863”项目、“973”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战略方针,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把大多数科技力量有效地组织到了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了精悍力量稳定持续地进行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实行教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发挥教育职能,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式。以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比较各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异同,并借他山之石,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是彰显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大学创新文化是一种以营造创新氛围为基本载体、以孕育创新精神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文化形态,是一种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要求而对传统教育理念予以扬弃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