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道德楷模与美德的象征,宝钗保全了生命得到了婚姻,却丧失了人性的本真意味;作为精神贵族与美的象征,黛玉在俗世中凄然死去,却保持了人性的独立,获得了审美认同——守道与叛道合演出悲剧的宝黛。而她们作为艺术形象在审美中的被误读与“意奸”,则展示了悲剧的宝黛,在历时性的现实化氛围中,再历一场宝黛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宝黛爱情悲剧原因,有众多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爱情悲剧的发生,宝玉“神瑛侍者下凡”、始于“离恨天”,魂归“离恨天”;黛玉“降珠仙草修成女体”“还泪”“下到人间”,“流泪还债”,“泪尽而死”方面论述,爱情的幻灭,导致人生的幻灭。宝黛爱情悲剧实乃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作者倾注了大量的笔力描写的并最让人感动的真正的爱情悲剧.造成这出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自身性格和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悲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美学家朱光潜甚至认为“对人类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而中国人都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西方悲剧这种文学体裁几乎是中国所没有的。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才一改沉默的历史,浮出历史地表,开始了“心灵的探寻”和“艰难的选择”,中国文学也才有了书写悲剧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外部社会和内部自身性格剖析了造成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原因,企图阐明她的悲剧既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悲剧,又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想通过安娜·卡列尼娜寻找自我而又迷失自我、毁灭自我的人生悲剧,剖析她以及她所代表的同时代女性,为自我和时代所囿而产生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以期探讨男权文化对女性广泛且深刻的精神毒害,同时透过作品了解作者托尔斯泰矛盾对立的人生观与妇女观。  相似文献   

9.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布拉德雷(F.H.Bradley 1846—1924),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最杰出代表,以研究和宣扬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悲剧学说而闻名于世。他基本上肯定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但就黑格尔的某些论点又作了些补充和“修正”。布拉德雷指出,所谓悲剧描写“精神的自我分裂和自我耗损”,其实是在强调冲突双方都有一种精神价值。“悲剧性的冲突不仅仅是善与恶的冲突,而且最主要的也是善与善之间的冲突。”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分析和探讨构成布拉德雷悲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处在"夹板"中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他的悲剧的一生,既是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是个人自我选择的主观结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执行者,高觉新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典型形象,正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个体人的毁灭,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亲情的悲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另层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关汉卿代表作的<窦娥冤>写出了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抛弃,后受冤而死的故事,反映出真正的悲剧是由于人性中的亲情所造成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用是一个有才能而屈压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吴用者,无用也。吴用形象是一曲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哀歌,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有才能而屈压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生的思考。吴用形象又是一曲梁山悲剧结局的哀歌,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梁山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作者对梁山出路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曾文清是中国传统中庸礼让文化的优秀代表者,他的命运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他的命运是在他善良与懦弱的性格导向下一步步完成的。成就他性格命运的是社会环境,决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是这个社会的文化座标,它是一个与中国伦理本位的传统文化相对立的实用理性主义的文化体系,因此,《北京人》是一出以人物悲剧命运的形式来表现文化悲剧的戏剧。  相似文献   

16.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则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悲剧和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艺史上,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难题。在分析以前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远远算不上深刻的理解:悲剧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抗争精神是悲剧的核心。悲剧美是在怜悯、恐惧基础上升华出的崇高感。  相似文献   

18.
在命运观上,中国重伦理功用,常著"乐天之色彩",而西方重认识,常著原罪的"审美性";在自我认识观上,中国重克己的和谐,显得悲苦凄怨,而西方重扬己的冲突,显得悲壮崇高;在社会观上,中国重命运形而上的解脱,而西方重社会形式本身的批判。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各自所赖以产生发展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透过旧上海这个充斥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两种文化的社会,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旧中国,这两种文化对人们思想和心灵的侵蚀,对新生命的迫害与毁灭,而这正是我们在《十八春》中所要挖掘的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