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工作真没意思","现在的工作内容一点儿积累都没有,什么都学不到","老板总是把杂活儿给我真是没意思","为什么我总是做部门里最无聊的工作,有价值的工作都给别人做"……类似的抱怨在职场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时下学校的写作,主要是教师的职称写作和学生的应试写作,都属于"为写作而写作".——谈这个话题,对我而言,真的是很无趣. 每年的江苏省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依例由命题评审专家与参赛选手见面,点评获奖作文之后,回答参赛学生的问题.因为是决赛,所以只要没有违纪,所有选手都能得奖.决赛的两百多名选手,几乎都来自县以上高中,应当说,能得到推荐的都是"写作尖子".可是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发现大量的纸条上问的仍然是高考作文问题.比如"高考作文应当怎样构思","写什么文体才容易得满分","如果写不满800字有什么办法","选材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每次看那几十张纸条,我都不敢相信这些学生是各地作文的"高手",于是便觉得自己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黄晓维 《生活教育》2014,(9):117-119
正作文成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词,一是"情感",二是"能力","情感"只能靠"激发","能力"只能靠"习得"。由"技"到"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小用"走向"大用",才是作文教学的"王道"一个故事带来的启发叶圣陶从来不教孩子写作文。他只是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念作文,听着听着就问一句:"这儿什么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4.
<正>一、谁"问","问"什么?谁"答","答"什么?笔者按"问"者的身分加以梳理,通过表格,呈现这一部分内容。《论语》120个"问"字,直接发问113次(因另有7个"问"字是在感叹句和叙述句中出现)。梳理整合表中的113次"问",可以清晰地看出:谁"问","问"什么?(表中的"问"什么内容,有些部分是笔者提取的关键词或者概括)谁"答","答"什么?(表中的"答"什么内容,有些部分也是笔者提取的关键词或者概括)下面对113次  相似文献   

5.
鲇鱼路径     
《初中生》2011,(16):19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近些年最为诡异无常的台风是"鲇鱼","无常"正是它的重要特征。"鲇鱼路径"是一种类似"我没去爱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题目为"让我(自己)……起来吧"的作文比赛中,绝大部分同学写的作文大抵是"让我坚强起来吧","让我成熟起来吧","让我孝敬起来吧","让我沉稳起来吧","让我刻苦起来吧","让我自信起来吧"……唯有贵阳海洋文化艺术学校的张家雯同学写的是《让自己"二"起来吧》,题目就令人眼前一亮,内容更是出彩.  相似文献   

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  相似文献   

8.
英语考试开始了,录音机里播放着很不清晰的听力题.孩子们有的头上冒着汗,有的嘴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着什么,也有的集中精力埋头做题……再次回到教室,孩子们嚷嚷开了,"老师,听力题听不清楚,下面的题我都胡乱做了","老师,听力我做不出来,后面的题也很难","老师,反正这次我惨了,什么都没有考好"……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平日里我引以为自豪的学生?他们面对困难,选择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虽然知道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外,还应该关注"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问题,可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把以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致课堂看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上述现象,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只有巧设教学主线,才能让课堂明晰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是一个科学民主共建的过程,作为这一进程中的一员,教研员的角色不是无足轻重的,他是应该并且能够有所作为的.在以前的工作实践中,学校、领导、教师常把教研员称作"专家",把业务交流、教学研讨名日"指导",教研员命题考查学生、评价教师."我要你做什么","你应该怎么样","我如何评价你"……教研员高高在上地"指导"着教学.显然,这样的角色定位,愈加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改了.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喜欢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癣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相似文献   

12.
李亚男 《家长》2008,(Z2):7-7
学习是为了增加智慧,那么学习的智慧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好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善学","善学"应该是学习的最高智慧。因为只有善  相似文献   

13.
再加10%,你就是卓越教师教师的"10%"是什么老婆劝我买一双"耐克"。比起"特步""李宁","耐克"会舒服一点,然而,为"一点"的舒服,要付出两倍、三倍的钱,我不干。说起来,名牌只是精细了一点,  相似文献   

14.
正再加10%,你就是卓越教师教师的"10%"是什么老婆劝我买一双"耐克"。比起"特步"、"李宁","耐克"会舒服一点,然而,为"一点"的舒服,要付出两倍、三倍的钱,我不干。说起来,名牌只是精细了一  相似文献   

15.
哲思     
<正>我不反对什么,也不顺从什么。只有诚实,很简单。"没有目的"才能"在蓝天中荡漾","没有目的"才能感到心、生命的真切。我爱他们的时候,我就是他们。匹夫不可夺志。这就跟我说的那个"钱或者权势不能改变一只小虫子前行的方向"差不多。一只小虫子,哪怕你把它放到金山上,它也还是向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场合,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文化是什么?"那是在1999年的"议会"里。从9月开始,官员每天四五个小时坐在"议会"里接受"议员"轮番质询。我是个"新生","议员"发言多半用一种怒吼咆哮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在欢笑声中延伸出它那悠长的身影,它带着童年的天真、活泼,同时也充满着勃勃生气。它究竟是什么呢?是乡间小道吗?不。其实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教室门前的一条长廊。它虽然很平凡,但是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童年的一座"回忆城","回忆城"里的故事让我无法从脑中抹去。  相似文献   

19.
<正>是中国人就转!最烦群发的那种,不转就诅咒别人的!!"最美×××",还有什么"××哥","××姐",烦得很。"正能量",因为我还知道一个阿Q精神,我老区别不开他们。"因为这是在中国"——其实外国傻人和傻政府也有很多,很多社会现象也并不是中国独有啊!"这个社会怎么了"——什么怎么了,就是  相似文献   

20.
唐人杜牧的《清明》诗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有人嫌它啰唆。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什么时候不可以"雨纷纷"?"清明"两字可简。"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就是在"路上","路上"二字可删。"借问酒家何处有","酒家何处有"本就是一个问句,"借问"多余。"牧童遥指杏花村",什么人不可以指?何必一定要"牧童"?"牧童"啰唆。这样,他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