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项羽的死地问题,史学界虽有所争议,但基本上对"乌江自刎"无多大异议。至2007年,冯其庸先生发表的《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出,在史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激烈的论争。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司马迁说的"身死东城"理解有误。其实,"身死东城"不是指项羽在东城已死亡,而是败亡的意思。"身死东城"即是"身败东城"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冯其庸先生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的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笔者通过对地方志和相关材料的阅读,认为冯先生的观点尚值得商榷,并认为《史记》的记载没有问题,身死东城和乌江自刎不矛盾。“乌江自刎”故事的源流也并非是从元杂剧开始的,而是从敦煌变文开始就有“乌江自刎”的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3.
项羽乌江自刎,基本上是沿袭两千多年的说法。自从1985年计正山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文,尤其是2007年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发表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认为项羽死于东城后,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于是关于“项羽死于何地”在史学界和社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一是对“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如何理解与阐释;二是对“阴陵”、“东城”如何注释;三是“东城”与“乌江”在秦汉时期的有无管辖上从属关系;四是关于九斗山有无的考证;五是如何看待司马迁在《史记》中史笔手法。综观20多年来关于“项羽死于何地”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以冯其庸、计正山、董书冰等先生为主的项羽死于东城(现安徽定远)说;二是以袁传璋、王贵华、呼安泰、宁业高等先生为主的项羽死于乌江(现安徽和县)说。史学界张大可、施丁、汪受宽等赞同项羽死于乌江之说。  相似文献   

4.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项羽乌江自刎肯定是一种失败;盖世英雄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肯定会让人惋惜;而且他还是败在常打败仗而又有些流氓无赖习气的刘邦手下,这更是让人扼腕痛惜。但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项羽乌江自刎倒不失为是英雄人生的一种完美谢幕,因为这既表现了英雄的刚烈性格、侠义精神和仁爱情怀,又在客观上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论赞中有关项羽“身死东城”的总结性评语,既高度概括了项羽于东城县境内殊死搏斗的实际情况,又极其精辟地道出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这种“变文避梭”的精炼的修辞手法,在《史记》的《匈奴列传》、《高祖本纪》、《灌婴列传》等篇章中也时有所见。如果断章取义,死抠个别字句,一味凭空臆断,硬要把“身死东城”之东城扯在离乌江三百里之定远东城,无非是一己之见,习非成是而已。  相似文献   

6.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7.
项羽东城决战发生在东城县域的四隋山。秦代的乌江亭属于东城县。项羽“欲渡乌江”与临江拒渡二者统一于一身,是其人格的必然发展。司马迁叙写项羽的结局在《项羽本纪》正文中据事录实为自刎于乌江,而在篇末赞语中正式书为“身死东城”,是同篇前后互见足义,体现了太史公严谨的史法。  相似文献   

8.
项羽这位备受后人景仰的悲剧英雄,九死一生,突围到了乌江边,他却放弃了渡江的机会,自刎乌江。对此,说法不一。本文结合《项羽本纪》,分析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厚因。  相似文献   

9.
项羽乌江自刎,《史记》《汉书》写得非常清楚。近年有人说“项羽不死于乌江”,而是“身死东城”。殊不知秦汉时期乌江属于东城,“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是一回事。其说以《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为代表,故我们与其商榷,考论是非。  相似文献   

10.
11.
冯其庸先生支持项羽“身死东城”而非“乌江自刎”一说,立论基础在对《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一句的分析上,而强调“欲”字,项羽仅是“欲”东渡而未曾东渡。分析《史记》中“欲”字的用法可以看出其立论不成立,“欲”丝毫不影响后面的句子表达另外的或者正相反对的意思,或者说,欲字的含盖性极弱,覆盖面很小,它往往只能涉及紧跟之一词,如果是动词,则只能约束到一个词。它的力量仅仅如此而已。项羽身死之“东城”与自刎之“乌江”乃交互成文,实指一地。由此,项羽死于乌江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2.
《项羽本纪》关于项羽结局的两种书法——“乌江自刎”与“身死东城”,都是司马迁的实录,是同篇前后互见足义,二者完全统一而无丝毫矛盾,应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轻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因而,大学生轻生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对大学生轻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悲剧英雄。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中都曾留下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败于刘邦。仅就性格而言,即主要应归咎于他的刚愎自用、过分崇尚武功、政治幼稚和急躁易怒、气量褊狭。  相似文献   

15.
湘水女神、汉水女神本不是一路神仙。包括楚辞在内的相关文学创作,用典精妙,当不存异议。然而,有当代学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九歌》中改汉水女神为湘夫人,近来又有学者撰文认同此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湘水女神出处较清楚,汉水女神有待进一步考证。而真正把两路神仙拉到一起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而不是屈原的《九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通过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总体上有焦虑的人数比例为19.27%,有抑郁的人数比例为24.22%,有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为11.72%;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无性别、年级、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差异,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上则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差异,但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曹禺前期几部代表性戏剧作品的自杀母题中探究曹禺对人的生命价值和主体意识的认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而研讨曹禺戏剧创作转变的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