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乒乓球界及其爱好者常议起“怪板”——一种长颗粒胶皮乒乓球板。因为在比赛中,好些强将名手往往败在这种板下,败了还不知怎样败的?觉得自己在技术上不比对方差,在战术上又没有太大的问题,根据对方的动作、板形、击球部位,在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等方面也没有什么错误,为什么击球频频失误而遭惨败?原因何在?一时莫名其妙,只好称“怪”,从而把这种板说成是“怪板”。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历史上,“皇帝”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他不仅占据国家政治统治的顶峰,而且对社会观念、民族意识、文化心理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天皇—日本的“皇帝”—在历史上对日本国和日本人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在此,我们从日本国民性格入手,说明天皇信仰对日本人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中法越南问题交涉是清政府维护传统宗藩权,反对法国侵占越南的重大外交行动。但在中法交涉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第三种力量“居间”左右谈判的结果,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英国“中国通”。他们依靠英国政府的支持,大胆地介入中国的各种事务。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千方百计地把谈判导入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致使中国不败而败。纵观中国近代社会诸多对外交涉事件,均与这些客居于清政府中的英国“中国通”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政权洋奴化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大相径庭。渊明“是为傲吏”与其自身“固穷节”的人生定位及其耿介傲然的性格特质有关。渊明诗文早在千余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相似文献   

5.
安部公房(1924—199])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大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巧妙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溶哲学意识与艺术思考于一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状况、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异化”现象,为战后日本文学增添了清新、奇异的色彩,“对日本现实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6.
日本料理赢得大和民族的深深喜爱,日本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别具一格。通过分析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分析日本人的几种观念和生活态度,进而透过日本人的饮食文化来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持欧洲中心论的西方历史学家忽视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亚洲。在他们的笔下,“亚洲”二字是不屑一提的,曾创造了辉煌文明的东方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成了“白种人的负担”。战后日本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亚洲太平洋开始变成了西方的一个热门话题,连那些顽固的欧洲中心论者也不得不惊呼:“亚细亚的太阳又从东方重新升起了”,“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成功?”,日本成功的秘决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8.
亲切、慈悲、纯洁的日本心理是纤细、哀婉、雅致的日本美的活力源泉。丰富、细腻、富有意味的自然美和纯洁、纤细而娇柔的女性美是最能体现川端康成对日本特色的美学追求。日本人因灵魂深处的“无常感”而与大自然相知相惜。“无”的境界使日本人超越了纯粹的自然美和实体的女性美 ,达到对生命本真追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很崇拜美国人,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日本人的崇美意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美国人的形象无比高大。他们向往美国,一切向美国人看齐,特别是现代日本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日本社会崇美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它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对日本AOTS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归纳了日本AOTS成人培训的特色:注重培训需求分析、细化课程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培训项目、严格执行培训评估程序。同时,根据笔者在日本AOTS的学习体验,得出抓好成人培训的四点启示——从“传授知识”向“改变行为”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转变、从“我一人讲”向“我不讲少讲”或“你们讲我引导”转变、从“重视课程”向“重视项目”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夏立君 《阅读》2016,(6):50-53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五十六岁,起兵作战已二十余年,“挟天子而令诸侯”已十五年,做丞相已三年,赤壁大败已三年,“天下三分”局面此时已形成,统一梦想更加渺茫。朝野政敌攻击他为汉贼,内部拥汉派亦心存狐疑,还有很多人巴望他赶快称帝。曹操整理他此时此地心事,创作了一生最长“公文”《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天下有窥测曹操心事欲望,曹操亦须向天下交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日本人由于饮食问题而患慢性病的几率大幅度增加,日本政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积极地倡导饮食教育。“食育”思想在日本由来已久,日本对饮食教育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我国虽重视学生饮食,但在教育方面实施不系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社会对“食育”的认知较薄弱。伴随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小康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借鉴日本在“食育”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引发我国对饮食教育的思考,促进我国学校中饮食教育的建设及实施,树立学生正确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民间文学中有不少禁忌题材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大多与中国民间故事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日本的民间故事可以分为“昔话”“传説”“世间话”三种形式,而仙乡、羽衣和密室则是以禁忌为题材的民间故事的母题,《浦岛太郎》、《亲蛇子蛇》、《仙鹤报恩》即是三类题材母题的代表.在日本社会,留存于故事中的禁忌风俗,对民众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人们从长期的禁忌习惯中逐渐养成了诚信的观念.无论在儿童或学校教育中还是企业经营中,日本人都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和培育诚信文化,视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和提升企业信誉的保障与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两国文化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对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化风土进行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形态具有极其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分析实用主义在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上的表现,并将此作为日本人精神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解释,为我们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部分执政者对日军在那场战争中令人发指的暴行总是掩掩盖盖,企图推卸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更有甚者,长谷川庆太郎公然声称,“对于来自亚洲的批判,日本人应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需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应付。”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朝野即掀起了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造本国封建传统习俗的社会改革活动,即“文明开化”运动。改革虽然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和一部分人推行“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的干扰,经受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日本社会风俗“和洋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和 风格,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沦陷是中国近代史上沉痛的一页。日本对台湾赤裸裸的武力侵略和血腥的殖民统治也是令人发指的。然而,对这段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最近在我国台湾省地方选举中当选的吕秀莲,却视而不见,胡说什么《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中国人的大不幸,却是台湾人的“大幸”,“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历史不应忘记,更不容篡改。为揭露吕秀莲之流的险恶用心,有必要重新翻看这页沉痛的历史,以正视听,警醒国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录像观察法和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落选赛上中国男排败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心态上的浮躁和不稳定是落选赛失败的根本原因;发球接发球环节的不稳定是中国男排失败的主要原因;进攻战术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后攻运用的不成熟是中国男排兵败日本的另一主要原因.通过研究以期能够引起对世界男排的发展趋势的重新审视,对中国男排下一个奥运目标的备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武士道,作为大和民族的道德标准,成为国民全体的景仰,是日本文化的精神。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行为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两者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联系,从某些方面来讲,茶道秉承了武士道中"礼"的精神。从茶道和武士道历史入手,分析武士道对茶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体育有悠久历史,但过去一直没有用“体育”这个词。“体育”一词是外来的,据笔者看到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始,是由日本传来的。清末,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日本求学,仅1901~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为数不少。从现有资料看,仅四川一省,当时毕业于日本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的就有10几人。他们回国后带来了“体育”这个词。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光绪30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一、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此;……”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了“体育”说:“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我国的留日学生回国后,不仅带来了“体育”这个词,并且还创办了许多体育学校和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