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红楼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和人本思想,但也有另一种与之不相契合的观念,即用佛道思想否定世俗社会,用命运观念解释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思想。这种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意识是不应该被忽略的。高鹗续写部分涉及较多算命术等中国命理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了小人物生命的清纯、高尚与美好,它对人的生命意识、个体价值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对没有功利之心、道德之心的人之本真生存状态给予了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伪饰、机心、贪婪等生命状态给予了否弃,同时,对于儒家伦理思想推崇的家国意识、仕途经济与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死亡意识三题凤文学《红楼梦》是一座大观园,二百多年来人们倘佯其间,潦开层层幕纱,饱览其中琳琅风光。由于视角、眼光的不同,人们所见也就各种各样,有各种不同的感受、理解。在众多的鉴赏家中,鲁迅先生可谓别具只眼。他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书中也有许多超出现实以外的内容。章将从福州意识这个特定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所关注的“民族性”、“率真”和“幻想”三个方面来论述神话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书中也有许多超出现实以外的内容。文章将从神话意识这个特定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所关注的“民族性”、“率真”和“幻想”三个方面来论述神话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鲍辉 《林区教学》2013,(2):69-70
一些学者往往以西方的悲剧或是悲剧理论来评论东方的悲剧,更有甚者,得出东方缺少悲剧或是无悲剧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及日本巨著《源氏物语》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是西方悲剧中所无法比拟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同属于东方悲剧的两部著作在主题思想上﹑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在此由于篇幅限制对这部分不做赘述。可是另外,由于文化土壤以及民族性格的差异,使其在悲剧意识上的体现也出现很多不同之处。文中主要从两部著作中对悲剧意识的描写中来探讨比较中日民族在悲剧美学意识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反复阅读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总感到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令人激动,又令人窒息;令人浮想翩翩,又令人孤独无依。搁书之余,心灵不能平息,直感有一股神秘的宿命意识,象仲冬的寒气,撩人心肺,沁人肌骨。偌大一个家族——布恩蒂亚家族,由迁徙到定居,由定居到兴旺,由兴旺到衰落灭亡,历经七代,跨一个世纪,轰轰烈烈却无  相似文献   

9.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对《红楼梦》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生命的深沉感伤作一番考察,并由此深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悲惨心境,分析了作家对有限人生和有限生命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写尽了物欲诱惑下的人性沉沦 ,张爱玲在解剖了经济文明下金钱对人性的戕害和扭曲的同时 ,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意识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深刻性在于展现了人性中情与理的冲突 ,张爱玲则既写了情在理的压抑下的跃动 ,又对情保持着超然冷峻的观照 ;曹雪芹的悲剧意识沉潜于闺阁琐事 ,凡俗人生 ,张爱玲既沿袭了曹雪芹选择闺阁琐事传达悲剧意识 ,并悟出了“生在这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观注和热爱一切的世俗 ,从中传达了她的苍凉无奈  相似文献   

12.
贾府非管理人员的会计文化包括贾瑞单思,贾蔷勒据;可卿辞世,薛蟠献棺;赖爷献计,筹建省院;老明公号,一一筹画;贾赦幕控,山野制度;元春省亲,奢华靡费;姨娘迷信,马婆骗财;为官做宰,仕途经济;海棠六钱,送花赏银;熙凤厉害,尤氏挑战;丁丁卯卯,偷偷摸摸;克扣使费,纠缠不清;投机钻营,非法经营;房子加价,邪门歪道;金银财宝,尤如粪土;刀笔先生,许他银子等层面。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会计证据。劳动酬金,用好资金,计划控制,规划监督,节约资源,反对迷信,掌握经济,价值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结果期待意识对《红楼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期待意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红楼梦》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民族审美心理。从《红楼梦》看,曹雪芹具有强烈的结果期待意识,所以,他便以章回体、全知视角、纲领(前五回)、诗、词、曲、灯谜、酒令、对联、梦兆、事兆等多种形式不厌其烦地满足读者这一审美心理。而这种审美心理也使《红楼梦》在人物出场、叙事节奏的安排(急用缓笔、中断情节进程)、心理描写等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迎合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红楼梦》大量续书的出现,红学中索引、考证、探佚等诸流派的产生,也无不体现了结果期待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中,“数字管理”意识是一项颇为重要的管理经验。它在宏观上的表现是胸有全局,在微观上的表现是胸中有数,在深层次则表现为一种人口意识。这种“数字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以王熙凤为代表的脂粉英雄队身上,但为贾府的主流贵族意识所压抑。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众多女子都具有诗人气质,她们作了大量的诗,这些诗都是她们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的真实流露,体现了崇高的人文美学意义。以宝、黛为代表的女性诗人,或是强烈,或是委婉地表达了女性意识。不可否认,宝黛的女性意识不可否认对当时社会和后世文学都有着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价值还在于它化意识的艺术表达上,《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儒、释、道三位一体,以儒家化为主体的传统化,但它重在表现我国传统化的对立性和不一性,小说矛盾冲突从根本上讲还是传统化的对立和斗争,正是在这一对立与斗争的艺术表现中来完成人物心灵的救赎和作家审美理想的艺术升华。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价值还在于它文化意识的艺术表达上。《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儒、释、道三位一体,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但它重在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对立性和不一性。小说矛盾冲突从根本上讲还是传统文化的对立和斗争。正是在这一对立与斗争的艺术表现中来完成人物心灵的救赎和作家审美理想的艺术升华。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以其独创性手法和民族特色,建构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女权意识范畴。它从女性性别认同意识入手,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权利要求,确立了相关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然而,在男权主义的条件下,女权意识的相对性及依附性,又使该范畴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所谓"女性",并非单指生理意义上的"女性",而是理想、美好事物的象征;所谓"女性崇拜",也就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相应地,对"男性"的嫌弃也就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小说从精神意蕴到人物安排,处处流露出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是作者生活经验和价值标准的下意识外化,是作者表明离经叛道立场的最直接方式,代表了曹雪芹心目中对所谓"正经"观念的悖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镜花缘》是清代小说中高扬女性意识的两部杰作,本文重点探讨两部作品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异同。曹雪芹、李汝珍都选择了远离夫权的少女群像作为传达其女性意识的主体形象,分别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能够逃离父权的生存空间,让作品中的少女们得以远离男性,逃离夫权、父权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女性意识的表现和自己女性观的传达,完成对父权的控诉。不过,从总体上看,《镜花缘》的少女崇拜只是对《红楼梦》的借鉴,它最终没有超越《红楼梦》;而《镜花缘》采用的将父亲排除在叙事外的逃离父权的方法只是貌似《红楼梦》,没有得其精髓,缺少《红楼梦》深厚的内容和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