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体育与健身"学科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应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性、灵敏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在不断弱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身"学科迫切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
邵二磊 《学子》2014,(7):77-77
《体育与健康》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体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得到改变,与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得到空前重视。因此,我们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与健康》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体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得到改变,与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得到空前重视。因此,我们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与身心健康,也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可以"益智、强体、塑魂",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勇于面对失败,主动调节好自身心态,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努力追求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无法一蹴而就,教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体育教学的思路、观念在不断冲撞中逐渐成长,新的观念不断出现,如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明确提倡了"自主学习"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加道 《考试周刊》2014,(94):103-10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而初中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学科,应不断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永强 《考试周刊》2013,(25):103-103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时代的需要。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是体育的生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继明 《中国教师》2010,(Z1):107-10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内容之一,是体育课程课改的主要创新部分。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就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涉及体育锻炼与心理调适、体育锻炼与健身、体育锻炼与智力、科学的体育锻炼等方面,为高中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成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健体魄,使学生能够以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的爱好,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本文就以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内容之一,是体育课程课改的主要创新部分。本文就营养与身心健康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论述涉及营养与心理健康;营养与身体健康;营养与智力三个方面,为高中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施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姚莉 《学子》2013,(10):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是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课题,而"健康第一"则是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廖啸华 《文教资料》2005,(22):62-63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新课程,它不是原来的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简单整合,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更加强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的新课程。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上好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呢?本文从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德育教育、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四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该《规程》确立了体育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先导地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徐飞 《学子》2014,(1):65-65
正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一些实践问题。特别对于农村教师,由于长期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形成的传统习惯,而《课程标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依据农村的实际环境和学生的体育经验去设计和践行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深化阶段的当务之急。一、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坚持"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体育教育本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卢梭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进一步指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  相似文献   

18.
祁素贞 《教师》2019,(16):95-96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且灵活的教学过程,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引领下,体育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完成施教。文章主要就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防止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正确方向。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二、热爱职业教育。忠诚于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三、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深入了解学生,严…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局限之一是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地练习,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以健康、快乐为理念,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