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活动资料二(三)(配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总复习使用)施先桂(赣州市马扎巷小学)一、击掌代替数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活动方法:1.报数。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2.
课程活动资料三(二)(配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角和直角及千克的初步认识使用)顾庆元(萍乡市教研室)欧阳炳伸(萍乡市芦溪区教研室)一、小小统计员。活动目的:配合两步计算的式题。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并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课程活动资料三(一)(配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表内除法(一)、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使用)赵佑忠(南昌县教研室)熊保明(南昌县三江镇中心小学)一、巧妙的分法(配合除法的初步认识)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儿童巩固除法的认识,理解除法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课程活动资料二(一)(配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使用)罗冠朝(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一、数学游戏(配合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熟练地掌握好百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加深对个位、十位的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的用处以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量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还安排了让学生量一段线和量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一、把准知识结构本单元包含“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认识米和用米量”、“线段”等内容,可分为计量单位中的认识厘米、米和几何知识中的认识线段两大部分。其知识结构图如下: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厘米量厘米和米的认识认识直尺认识米,建立1米的观念和用米量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线段的初步认识线段的认识量线段画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线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一基本概念。长度单位依靠特定的线段来表示,量线段的长和画一定…  相似文献   

7.
学具制作与操作二(二)(配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使用)黄晓薇(南昌市珠市小学)[操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配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口算工具,进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视算训练,...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0~5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相似文献   

9.
学具制作与操作三(二)──(配合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使用)罗冠朝(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小制作]钉子板(配合《角与直角》的教学)准备:长方形木板一块(长20厘米、宽16厘米、厚1厘米且表面光滑)、直尺、铅笔、小铁钉、钉锤和橡皮圈。制作:用亘R和铅...  相似文献   

10.
学具制作与操作二(一)(配合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使用)黄晓薇(南昌市珠市小学)作:百以内数位顺序表(配合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准备:每位学生备三张约课本书面大小的硬纸板,一把直尺、一把剪刀,1个1分硬币,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水彩笔。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1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陈雪之(上饶市第五小学)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第九页。教材简析:“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教材是这套教材教学法定长度单位的开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不多,因此时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是这套教材教学法定长度单位的开始。这一单元分三段进行教学: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再认识米,用米量;最后教学直线、线段。  相似文献   

14.
二年级第一学期活动课参考资料正定县教委教研室张耀波根据第三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特点,可以按阶段设计五次数学活动课。活动一:做尺子活动目的:1.通过做尺子,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厘米和米及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2.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本课设计从联系实际出发 ,设计问题情境 ,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注重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重组教材 ,使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以知识为载体 ,重视学法指导 ;通过自学、质疑、尝试、小组学习、归纳学法等活动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之中 ,激发学习情感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1 看图填分数 :2 1米=()分米()角=1元3 联系实际 ,激发矛盾。(1)请学生用米尺为几个同学量出身高 ,并说出测量结果 ,如 :1米3分米、1米5分米2厘米……(2)请学生…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目前已修订到第三册,其修订思想与前面二册相同。修订后的五年制第三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角和直角,混合驼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三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厘米和米的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角和直角。  相似文献   

17.
黄玲红 《湖南教育》2004,(16):36-3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生活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  相似文献   

18.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设计思路特级教师卢专文一、导入新课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和直尺。教师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厘米。让学生拿出直尺,教师揭示放大的米尺图,引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19.
一、长度单位1.内容与结构。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2.具体教材分析。(1)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例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认识米,1米=100厘米例6、例7认识线段,画线段例8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米的认识》的数学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学会了测量部分物体的长度的基础上,试着让他们提出自己比较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