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奏响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序曲。从那时起,一场关乎3亿学生前途和命运、关乎中国所有人前途和命运的教育变革,正在华夏大地静悄悄地漫卷延伸。仅仅4年之后,新课程改革的暖风便吹遍了重庆市的各个地区。从2005年秋季起,重庆全市所有区县的起始年级都实施了新课程。6年的摸索前行,6年的艰苦改革,重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卓越,为重庆教育谱写出辉煌壮丽的篇章。站在2008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路上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个个改革亮点让重庆这座具有浓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城市的教育闪烁出夺目光芒。  相似文献   

2.
详解教科院职能:研究、指导、服务 《今日教育》:作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您是怎样定位教科院机构职能的?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充分挖掘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这次新课改突出艺术教育,并围绕教材开发与管理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笔者结合实际浅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团课程改革新动向呼唤教师的创造性 为顺应时代变革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献,这代表了国家改革教育的决心、社会的进步,也意味着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都将面临着一场新变革。在此形势下,作为教育事业基础的幼儿教育其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在发生转移,尤其是2001年7月颁布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新《纲要》的颁布,不仅总结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前期的经验、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新理论,而且还将指导幼儿同今后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蒯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必须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课程改革,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确定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一套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很多年下来,尽管学生在变,知识在更新,而教师的课堂风格却维持不变,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可能有老师认为,“我这么多年一直这样,不是教的挺好吗?”然而教育不可能总照着一个模式进行,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径往往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改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从2001年9月份在全国38个国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课改中汉语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摊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我区将在2010年秋季起进入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新课程改革启动的培训班,时间虽仅有三天,但通过人教社和内地各中学专家、学者的倾心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原有的课程标准、教材、教育观念和考试评价制度等面临着更加深刻的变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则是抓好教育科研,通过强化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从而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推动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全面开展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全体教研人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柯 《农村教育》2006,(4):36-3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依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思想.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基础教育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及其原因。冷静思考,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县域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支撑,是保证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促进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部成立了以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为总负责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课程资源质量标准及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专业引领、行动推进。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张民生同志,请他就该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等问题作了回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显示了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因此,创办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无疑是教育环境的需要,作为学校理应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教育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龙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优化中等教育结构。‘十五’期间,城市和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实现‘普九’的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要有较大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强。因此,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推进全县教育强县进程,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从辛卯之岁到壬辰之春,从千里巴蜀到两江峰汇,重庆教育事业因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庄严承诺而生机勃勃,因为砥砺前行的决心和改革创新的勇气而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02年《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校在“九五”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始终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当作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自1978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以电化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基地校”。  相似文献   

18.
《异步教学研究》2009,(5):94-94
《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是黎世法教授近两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将异步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与新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运用于新课程教学具体实践的主要研究成果。该书分22章,共25万字。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上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轮改革不仅仅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对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高中政治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及《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斛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门选修课。  相似文献   

20.
张晨子 《现代语文》2009,(5):152-153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以学校为实施地点而进行课程的开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各类文件的相继颁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