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扬 《国际新闻界》2014,(3):169-171
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5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研究员以沦陷区文学为例,与茶座参与者讲述了他对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他认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与维度,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1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12)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此次茶座正值日本3·11大地震一周月刚过之际,日本□谷大学名誉教授、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卓南生为大家作了题为3·11大地震后媒体论调的变化与走向的讲座,针对大地震后日本国内外媒体的报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来自教育界、新闻界、政府相关部门等30余位同仁出席了座谈会。会议主持人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本次活动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协办。1923、1995和2011地震后的特征讲座中,卓南生首先回顾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及这回大地震的特征和舆论走向。卓南生指出,在1923年的大地震中,谣言四起。在日本社会,有许多关于朝鲜人趁火打劫、强奸、在井水中下毒的谣言。当时官方出动军警搜猎朝鲜人,并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首次活动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106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加坡旅华学者、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主讲,题目为《从中日近代化报刊起点与演变之异同看东亚新闻事业》,中心内容围绕他的日文新著《东亚新闻事业论——从官版汉字报纸、战时傀儡报纸新闻统制到现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5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研究员以沦陷区文学为例,与茶座参与者讲述了他对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他认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与维度,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刘扬 《国际新闻界》2015,(2):168-171
2014年12月2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3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王维佳副教授以"赛博迷思的政治学"为题,将"数字乌托邦"思想放回到美国战后的历史脉络中,追溯它的形成过程,挖掘它的思想内核,指出这些思想与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及其经济政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紧密关联,试图更清晰地理解所谓"赛博迷思"或"数字乌托邦"思想的政治内涵与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是"自媒体"爆发的一年。如以个人编辑和发布作为"自媒体"的特征,近代中国的很多报刊都曾是自媒体,而对其进行考察的标准无非是观点和运营,背后则是为谁而办、为何而办的问题。要探究今日的自媒体,也必须了解这些问题。为此,2015年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4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以下简称"二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31日上午10点,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勺园7号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多位在京常务理事、特邀理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传媒大学、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8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研究员以"流动人口、传播与赋权"为主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她从发展传播学到行动传播学的研究进路,以及对行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最为复杂、为常人难以参透的关系。普通民众对国与国关系的了解主要借助媒体报道与专家解读。媒体所反映的中日关系状况与实际吻合吗?中国媒体、日本媒体对对方的报道有哪些特点?媒体对现实的中日关系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参考消息》主任编辑、新华社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29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煤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3次学术活动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教授主讲,题目为《探索新闻的本质》。苏教授从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21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钱江先生,以"对十年文革中人民日报的研究"为题,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的研究思路和进展。有关文革时期《人民日报》状况的探讨不仅是十年文革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组成部分。钱江先生从历史研究的意义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南北呼应":"厦大新闻学茶座"正式开张!"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滥觞;1922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学部,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从历史上看,厦大和北大新闻教育‘南北呼应'的态势是够格的。卓南生教授在北大主持新闻学茶座已经有5年的时间,前后近40期,做的非常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决定聘请卓老师这员大将坐镇厦大,创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11)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的夏春祥副教授主讲,题目为《二·二八事件的媒体印象与社会记忆》。夏春祥博士用史实、理论以及身边的故事带领大家拨开传播的迷雾,探究二·二八事件的传播史意义。厘清个人在当代生活的困惑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战后台湾发生的一次有影响的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21日,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1次学术活动在临湖轩东厅举行。原《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网和强国论坛的创始人蒋亚平先生,以"人民网、强国论坛创办与当代舆论性质"为题,讲述了他所亲历的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创办历程,及对当下国内舆论性质的思考,并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新闻院系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师生,以及《参考消息》、《国土资源报》的新闻工作者,开展了深  相似文献   

15.
正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重要源头。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报刊,也就是所谓的新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在香港兴起的。其中,19世纪70年代是值得特别专注的关键历史时刻,在此期间香港中文报刊经历双重转型——形式上纷纷由周三次刊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报,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中国报业先驱逐渐摆脱洋人操控,开始独立办报。不过,因为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新闻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一直缺乏充分考察。以当时并存的三大中文日报为例,《香港中外新报》仅存一份原件,《香港华字日报》只有一期影印件,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1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1)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与茶座参与者分享了自己早年的博士论文——《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纪念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史为鉴,表达中国人强硬的姿态。""纪念甲午战争,就是要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提醒国人要发愤图强。""甲午战争是局部战争的缩影,但是对中国、日本的发展都有影响,纪念甲午战争要注重探讨战争本质。"这是2014年9月14日上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卓南生先生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主讲"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之前,在场的与会者各自抒发的观点。今年是甲午年,我们该如何纪念120年前这场影响深刻的中日甲午战争?在"厦大新闻学茶座"上,卓南生教授为50余位与会者带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1,(6)
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如何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研究中国发展,传媒如何在服务中国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迅速发展,这既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各地率先、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潮中,新闻传播研究如何回应时代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6月14日下午14时30分,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国际新闻界》杂志社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9期活动在北大正大国际中心举行。新加坡旅华学者、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博士与大家畅谈了"从日本南进论系谱看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报道与东南亚外交"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环保部官员就核安全报告向《中国新闻周刊》进行了解读。该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二司副司长汤搏表示,中国的核安全问题,要放在发展的背景下考虑;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技术的提高,还有赖于观念的转变2012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经过了近一年的检查后,这两个文件对中国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状况,给出了"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