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议论中摆事实和讲道理两个方面,仿佛一只鸟的两只翅膀。两只翅膀都丰满有力,鸟才可以升空、自由翱翔。而其中有力的事实,可将作要阐述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更深刻。可见,在议论写作中,例证是一种有力的论证方法。但是,如果中叙例过详,就会使语言失于罗嗦,章缺少厚重感与深透力。因此,如何使字简洁而内容充实,这是写好议论的基础。本就议论事实论据的繁简处理、引导学生用好点例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这使语文教师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应在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丰富生活积累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比喻,用于刻划形象、描写事物或讲述道理,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使要讲述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比喻还可以增添语言的幽默感,这一点也  相似文献   

4.
一些同学认为,议论是说理的章,应该使用具有思辨色彩的严肃语言。其实不然。有时,用幽默的语言阐述严肃的道理比板起脸来说理更容易被人接受。议论也可以涉笔成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异化是诗歌创造力和美感的源泉。狄金森诗歌的语言异化可以分为形式变异和逻辑变异两大类。她的看似怪诞的语言实际上是她语言创新的来源,有助于把信息前景化、揭示深刻的道理、刷新读者对事物的惯常思考以及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审美过程得以纵深。  相似文献   

6.
一、范本管理与内生力 现行的教育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本教育。道理教育在于通过逻辑思辨和道理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由此及彼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接受知识。范本教育则不同,它是通过对示范或楷模的直观、模仿、默认、领会而达到心智的觉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是"唤醒、唤起"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技法阐释】写作文时,不能只满足于把事情始末写具体写完整,把事物特点说明白说全面,把观点道理谈深刻谈清楚,还要努力地使作文语言因富有哲理而更耐读、更耐品。怎样才能凝练出富有哲理的语言呢?答案是四个字:顺势升华。写人时顺势升华,不但可以揭示出从"认识"、"了解"到"难忘"之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同一个事物的描绘或同一个道理的阐明,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的人却只进行三言两语的概貌性介绍,语言苍白无力,让人听起来昏昏欲睡。同样的内容和道理何以会有如此不同的效果?原因可能会是多方面的。但语言是否真切、生动、形象,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语言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我们说话时运用语言要注意新鲜活泼、热情洋溢,选用形象化的词语或句子来描绘事物或阐明道理,而不是用含糊、笼统、毫无色彩的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看得非常重,…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则寓言故事。这两则人物寓言,用准确、生动、意味深长的语文来描绘形象,说明道理。教学时,要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深刻意思,并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懂得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字一撇一捺虽简单,但却 有一番特殊的含义。 “人”字上面一个头,下面是两 只脚,告诉我们人活一辈子,做一个 正直的人。“人”字同样是上窄下宽, 却蕴含着“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1.
强调可以突出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旨、情感、态度,可以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使听者或读者能更快捷、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交流的信息。英语、汉语尽管属于不同的语言形态,但都存在强调的语言现象。本文将就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强调的表达方式作一番对比分析,从而有助于人们对这两种语言中强调方式的学习,并进一步说明这两种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只脚站着写作美国作家海明威为了使作品简练,他想出用一只脚站着写作。他说:“我采用这种姿态,可以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意思。”因此,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语言都很简练。  相似文献   

13.
[重点点击]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和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解决方案]《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虽短小却寓意深刻,都是用“蠢人蠢事”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这篇以“教育”为题材的“小小说”,蕴涵深刻而语言清新自然。读它,恰似品尝一枚耐人咀嚼的橄榄果,愈嚼味愈美,满口余香,韵味不尽——让人从中受到启迪——“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信念”就能收获到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篇小说,人们往往掩卷沉思:是什么使一个小村子变成“大学村”呢?这位老教师是如何“给学生预测”?为什么他们不能把“秘密”说出来呢?……这里面蕴涵着些什么道理?从故事中我们应谊吸取什么有益的经验呢?……故事意蕴丰厚,寓意隽永,洋溢着思辨与哲理的色彩,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二物的特征能更加突出的显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所说的道理深入浅出,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并能使人在同时掌握两种知识中加强记忆。例如指导学生区分“文化、文明”“智慧、聪明”这两对同义词时,我指导学生从语法角度去区分。第一步,叫学生从下列句子的比较中找出正误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随手翻阅一本杂志时,偶然发现这首小诗的。诗,短短的,隐藏在书中的一角,却掩盖不住它作为诗的魅力。我一直都认为,一首好诗,不在于句子长短或是否有华丽的修饰,而在于是否能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对读者有所启示,令读者回味无穷。冰心的这首小诗,短短三行,不足20个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和隐晦的字眼,却意味深长,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自负,只会蒙蔽了你,使你只看到一个似乎完美的自己,却忽略了“天外有天,一山还比一山高”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这也正是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当一个人一夜成名或因一件事的…  相似文献   

17.
一篇好的议论文,要将道理说得明了、透彻、深刻,就得在语言上下足功夫,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严密、概括简洁、具体生动。为什么议论文的语言首先必须是准确、严密的呢?因为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而反映这些概念、判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发掘思辨阅读的素材,教给学生思辨阅读的方法,注重思辨在阅读中的运用等,使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产生深刻的体验、认识,获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静 《考试周刊》2011,(24):57-58
一、以本为本、注重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鲜明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缘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相似文献   

20.
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这是当下不少语文教师的感叹.因其难,在作文教学的求索之路上出现了一连串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名字:于漪、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范本教育是改善作文教学现状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常规教育中,道理教育和范本教育是两种基本形式.道理教育在于通过逻辑思辨和道理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由此及彼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