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织》一文的情节结构是围绕着促织的得与失展开的,作品在促织的得失更替的情节发展中展示着人物情感的悲与喜。  相似文献   

2.
方婷仪 《语文学习》2023,(11):38-42
<正>一、引言《促织》讲述了一个魂化促织的传奇“变形”故事,在行文落墨间,《促织》以微发端,小处见真章,见证了成名这个普通百姓的悲喜之路,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大多喜欢将“变形”作为切入点,逐级分析文本的情节设置、艺术手法及思想主旨。本文尝试摒弃“变形”主题的教学常规思路,以反转的艺术手法为抓手,形成“情节反转”“人物反转”“结局反转”的三角支架,引领学生探究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佳作.故事尽管并不繁复,但情节结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如九曲黄河,一波三折,具有非常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促织》作为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名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其情节构思的巧妙当是一重要原因。著名作家孙犁说:“小说的情节,就像人体的脉搏,它表现着作家和作品的健康和气质,从总的方面来看,整个情节就是作品的整个生命,它无疑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促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成名因缴纳促织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作者对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在这篇小说里,细节作为情节的构成单位,无论是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行动细节,还是语言细节、肖像细节、心理细节,  相似文献   

6.
《促织》故事的高潮,一般认为是失虫丧子的情节. 《促织》一篇,以虫作为全篇的发展线索,按征虫、觅虫、献虫的程序展开故事情节,而主要的笔墨是用于描写觅虫的过程。觅虫又安排了初觅、再觅、三觅等几个情节.再觅无疑是作品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情节,在这个情节里,作者精心设计了卜虫、寻虫、得虫、失虫、丧子等一系列细节,读来惊心动魄。这个情节无疑是全篇悲剧力量极其强大的关键。但是否就能说这就是全篇故事的悲剧顶点和高潮呢?  相似文献   

7.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极具艺术特色的短篇精品。小说通过描写成名因应付官差而备受摧残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以征集、捕捉、交纳促织为线索,百转千回,曲折动人。‘征虫-觅  相似文献   

8.
《促织》的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小说的命名《促织》一文塑造了“成名”这个老实迂讷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小说通过对其得虫、失虫、再得异虫这一具有改变命运性质的情节的记录,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生活在那样的社会,只要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 《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  相似文献   

10.
《促织》写的是成名一家因促织的得失优劣而展开的故事。作者辛辣地讽刺和无情地揭露了最高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酷。一(一)讽喻。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说:“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大都用在本意不便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亲切的时候。”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文网极密,要把讽刺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就不得不采取讽喻手法。故事情节安排含有讽喻。《促织》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但这些情节的变化都是为讽喻而设。成名为什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因为抓不到皇帝要玩的蟋蟀;为什么后来抓到了一个蟋蟀就“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因为抓到了蟋蟀就可以“塞  相似文献   

11.
湘晖 《现代语文》2001,(3):39-39
《促织》一文在情节处理上极为讲究,运用了跌宕、抑扬、张弛、衬托、擒纵、夸张、照应等七种技巧;现在把这七种技巧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动江西文化艺术发展,江西省赣剧院精心编排了2018—2019年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赣剧弋阳腔《促织》,并于2020年7月首演。赣剧弋阳腔《促织》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促织》改编而成。《促织》同时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广大青少年在语文课堂中深入接触的作品。该剧的演员大多为青年演员,并且戏剧的开场创造性地以学生诵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促织》的形式将观众带入剧中,  相似文献   

13.
杨宝海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4):35-37,39
从布莱希特“间离化”美学理论出发,诱视了中国古典小说《促织》,主要分析了《促织》中形象“变形”艺术手法的使用所造成的“间离化”审美效果,并进而思考《促织》的思想价值,论述了《促织》对封建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所具有的客观提示作用。说明了《促织》的创作实际一定程度上合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主题和表现手法方面将《促织》与西言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表现“异化”主题的经典作品《变形记》作了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蒲松龄《促织》中“促织”的解释,一般选本统编中学语文课本上,均为“促织,蟋蟀”或和“蟋蟀又名促织”。但是,蟋蟀为什么叫“促织”,“促织”究竟是什么意思?似有进一步弄清之必要。蟋蟀的名称最早见之于记载的,当是“蟋蟀”,这个名你《诗经、唐风》就有《蟋蟀》篇。后,它的别名就很多了。举其要者,曰蛬  相似文献   

15.
人变动物的题材是古今中外作家借以表现主题的常用母题题材。《变形记》是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传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人变虫的题材,《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促织》中主人公成名之子魂变促织。不论是人变甲虫还是人变促织,都是社会重压下产生的悲剧,展现了异化社会中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变形记》与《促织》在成时间,政治气候和写作土壤等方面的比较,剖析了蒲松龄在《促织》中所蕴藏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本单元,宜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三个问题:①清理《促织》的情节,探讨情节转换的艺术功能和表达效果,从而理解作品深峻的主旨;③剖析《〈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的层次结构,看文章是如何以“病逝者”之情和“勖国人”之理贯穿全篇的,把握本文与一般书序的相异之处;③比较《柳敬亭传》与《毛遂自荐》的写法,理解传记的写作特点和写作传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熊忠庭、张享成二同志在《浅析〈促织〉的思想性》一文中,从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创作方面的客观情感上对《促织》的思想性作了简略分析,得出二者“对立统一”的结论。二同志在分析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体现”时,却不只限于篇末的评论,而是涉及到“神示”、“魂化”等情节。他们的观点之一是:“对社会问题的回避——通过巫婆的‘神示’和成子的‘魂化’来解决现实矛盾,最后还给成名安排了一个升官发财的结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七年十二期)  相似文献   

19.
[晋]崔貂《古今注·鱼虫》:“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促也.”检《诗纬·汜历枢》“立秋促织鸣,女工急之,候也。”查《尔雅疏》:“里语日:‘促织鸣,懒妇惊’。”可见,蟋蟀是一种候虫,它鸣叫于秋天。纺织女工闻见它的鸣叫,知道天气变凉,急忙投机抱杼,织布裁衣,防寒御冷。因此蟋蟀又叫促织。  相似文献   

20.
蟋蟀,《释诂·释虫》中释为“蛬”,别名促织,又名趋织、蛐蛐儿,因八月桑蚕巢茧,蟋蟀繁衍正炽,其鸣声如“促织”,故名。蒲松龄以此为文名,涵用本义,勉人走正道也。在蒲氏《促织》前,《明朝小吏》中有一个“骏马易虫”的故事:“帝酷好促织,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