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在当代坛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新写实小说对生存“原生态”的揭示,对芸芸众生之“烦恼人生”的艺术再现,对生存本相的揭示,无疑又与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新写实小说在当代走俏的现实根源。本旨在通过对新写实作家总体创作倾向的观照,结合某些具体的本,并从本与现实的双向维度出发,深掘新写实小说所蕴藉、表现的生存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阐释的是欧美涉法文学在写实艺术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如涉法文学既运用法律写实的方法呈现法律严谨,又用客观写实的方法反衬法律的不公,更用主观写实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理想;涉法文学既用批判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更用怪诞讽刺的手法在读者心理制造嘲笑憎恶的反映;涉法文学在运用心理刻画方面则可谓"犯罪心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感受的变形     
形象的写作中既有对现实的逼真描绘,又有对心理世界的精细描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写实的描绘是不存在的,作品中的现实无不是经由作者的眼光过滤过了的,是现实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影子。所以,在写作中既要善于精确地复制现实,又要善于大胆地以自己的感受去改造现实。感受的变形,就是作者"改造现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是在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时峙中,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坚持"写实"精神的基础上,表现手法有所突破,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倡导者们高举“还原”大旗,提出新写实小说实现了对人与现实的还原。事实上,新写实小说还原的仅仅是最基本的人性与最基本的生活形态。这种“还原”倾向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因此新写实作家想要在文坛站稳脚跟就必须调整创作理念。从新写实作家90年代的作品来看,新写实作家已经从对人与现实过于偏激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力图挖掘与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内容与更多层面的现实内涵。在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关注最基本的人性的同时,力图表现与挖掘更丰富更复杂的人性内容;同时新写实作家已经不再单纯从生理本能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而开始尝试着从人性、历史、文化、政治等多层面去解读日常生活,揭示日常生活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八十年代人性和人道主义回归的社会背录的分析,来诠释新写实小说关注人性的原因;新写实小说采用了人性视角来审视现实生活不仅体现在选材上,也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八十年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使新写实小说注重物资化、欲望化,扭曲和变形等人性内容的书写,同时也不乏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涌起于中国文坛,拥有众多作家的复杂的文学潮流,它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人生.而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本文试从在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形成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发生,在池莉的新写实的创作中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从池莉小说向都市传奇小说创作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走向等三个方面寻找两者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贺诗歌外在表现为奇幻、唯美、诡谲,内容上则具有现实性和政治性,写实与奇诡并存,风格瑰丽奇峭,又密切关注现实,指陈时事.李贺仙鬼诗的现实象征意义进行描摹刻画和象征隐喻,并进而从诗情诗境及意象选择上等多方面体现其现实政治性与现实情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章旨在将新写实小说和五四以来(1917—1949)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一番比较,由此展开对新写实小说局限的反思。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高扬,二是浓郁的悲剧意识;而新写实小说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丧失,二是悲剧意识的缺乏。显然,相对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呈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倒退。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到寻根、到新潮、到新写实等一系列演进过程,体现在力图将西方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思想引进我国,而且又表现出对回归传统的依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的可贵尝试,使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现实主义,但这是现代化基础上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小说现代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感受的变形     
形象的写作中既有对现实的逼真描绘,又有对心理世界的精细描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写实的描绘是不存在的,作品中的现实无不是经由作者的眼光过滤过了的,是现实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影子。所以,在写作中既要善于精确地复制现实,又要善于大胆地以自己的感受去改造现实。感受的变形,就是作者"改造现实"的一部分。体会作家们笔下的感受的变形经验,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写作文时,如何在表现感受方面放开手脚,以收到强烈、富有感染力的效果。下面是作家们经常使用的一些手法。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以叙写世俗琐屑的生活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而被读者所知.而作为新写实小说家池莉以平民化的立场和一种芸芸众生的眼光在她的“人生三部曲”中,将一些人皆身历、人皆心受的琐屑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人生过程罗列出来,使之与生活的状况相接近.其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烦恼,但在烦恼中又自有解脱之法.她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认同现实和接受现实.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学人道主义复活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人道、人本主义思潮的诱发下,根据中国的精神现实和生存现实,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同时,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扩展了人道主义的范围并以隐性的叙事策略呈现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语言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又汲取了现代主义的种种技艺,大胆创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她围绕小说语言所作的种种努力都对准着一个目标客观、冷静地描写现代社会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一批文学新锐如刘震云等把他们的视点放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琐事的关注上,他们所写的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先锋派的新潮小说有着不同的面貌,我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这些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他们的作品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为新时期以来一度沉闷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发表后被多家刊物转载,评论界公认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下面就《单位》、《一地鸡毛》谈谈刘震云小  相似文献   

16.
从表层结构上看,小说《非攻》的语义是以反侵略对抗侵略;其深层结构则在亦古亦今的写实中蕴含着无尽的悲剧美学意蕴,同时又体现着鲁迅对中华文明兴衰的思考。鲁迅在对历史与现实思考中发现着中国社会独特的愚昧与黑暗,关注着中华文明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17.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是我国当代极富个性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极端化的形象、性格、情节事件或情感。在这种极端化的叙述下,阎连科在处理各类虚虚实实"关系"的过程中赋予了自己的小说作品一种既激烈又压抑、既写实又夸张、既美又难以称之为美的强大张力。《炸裂志》作为阎连科的新作,除了保持和发扬原有的写作特色之外,又加入了他对当下现实和历史新的思考。本文旨在透过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美学视域,抓住《炸裂志》中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网",解读和挖掘其中美学特色和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9.
除了抒情传统外,现代汉诗还有一个叙事传统.在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传统中,既有人道写实和批判写实,又有革命写实.而现代汉诗的革命写实除了写“本事”外,就是塑造典型;其大众化特色,与民族危局中的现代史诗性追寻具有一致性.它们丰富了现代汉诗的审美视阈与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西对比的方式,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观,指出中国画的写实是一种既具有真实性又有概括性的、移入了画家主观情感的写实,以表达事物内在的风神为中国画始终追求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