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需要营构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如赵树理一样的知识分子能够在此氛围中,既表达民间愿望,又宣传庙堂的主流意识,还可在两者之间传达知识分子的精英思考。建国后的27年,庙堂、民间和知识分子关系的变化,使知识分子话语几乎无存身之地,赵树理只能把对社会的精英思考,隐匿在在民间形式和主流政治话语中。  相似文献   

2.
海青 《陕西教育》2008,(7):F0003
天堂, 请打开你那厚厚的门, 让他们进去吧, 这些无辜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是民间与庙堂共谋的结果:庙堂意识在对民间秩序的维护中完成了自身合法性的陈述,民间意识在对政治意识的皈依中实现了自身的完整性。在二者共谋的基础上,知识分子的创作地位发生了倒置,丧失了自由表达个体意识的能力。创作过程中主题先行的创作理念、集体创作的写作模式和文艺——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文本结构都对当代文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堂》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叙事宏大,充满圣经母题。本论文从场景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原型和主题原型等四个方面剖析解读《天堂》丰富的圣经原型和意象;并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分析,指出以肤色深浅决定一切,隔绝封闭是不可能构建天堂般的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天堂”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其观照但丁爱情体验的审美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天堂”既是但丁爱情探索过程中美的表征,又是但丁爱情最终回归的美的家园;但丁爱情的审美特征可以归纳为:圣洁中的纯粹美;想象中幻梦美;压抑中的忧情美;遥望中的距离美;景仰中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6.
小说<檀香刑>通过孙眉娘、钱夫人两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揭示了关于"民间"与"庙堂"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审美取向.这不仅构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内在隐形结构,表达了作家的民间写作立场,而且也开拓了具有审美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不相信有地狱。可我确知有天堂。”《蓝色天堂》自序里的第一句话,就像《安娜·卡列尼鄢》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一样劈面的惊艳,诱惑着人无法拒绝地读下去。  相似文献   

8.
美的陶冶是舞蹈教学及训练的根本.舞蹈是美感素质的塑造,更是通过审美活动提高认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应从舞蹈的表现内容、学生的训练及表演等方面的美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9.
文化缺省意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与其读者具有的共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常见的但是易被忽略的现象,对于不具备与作者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翻译补偿处理文化缺省.本文从文化缺省的现象出发,分别讨论其概念与功能,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研究相应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哪个女子不希望能在一个如天堂般的地方,和心爱之人情定终生。不过哪里才是这个星球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三亚依然充满了铜臭味和拥挤的人潮;马尔代夫如今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普吉、巴厘已经逐渐流俗……其实在南太平洋之上,就有这样一个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它让高更、毛姆、马龙.白兰度、妮可.基德曼……都迷醉于那里的阳光和海水之中,也因为那里的浪漫风光被人们称为"爱之岛"——它就是大溪地(塔希提岛)。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在他的中篇小说《边城》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原始、古朴的农村生活图式和淳朴、完美的人性。构筑了作者心目中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乐园。同时在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悲歌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表现出作者理想模式的坍塌。以期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瑜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2):69-72
现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所指,更牵涉到人们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追求。现代性在社会发展领域表现为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在审美艺术领域却有着相反的呈现———对理性的消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较之西方有着相异的取向。现代性文学史观受到了思想领域评判的影响,只有回归人文与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才有可能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千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是千山文化的重要内容。中会寺做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其文化价值对于整体的千山文化是不可低估的。对中会寺的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内容进行细致、清晰地梳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赛会等中国传统民间社会中的“香火之会” ,在许多地方是集祭祀、贸易、游乐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一方盛会。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是乡村百姓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方式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 ,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传统民间社会中的庙会实际上具备了多种社会调节功能。豫北民间的传统庙会形式对此体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15.
生命有永恒与短暂之分,弃绝人身幸福,追求伟大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才能使生命超越肉体的消亡而获得永恒。这种生命价值观使托尔斯泰最终确立了为人类社会寻找一条通向幸福之路的伟大理想,也成为他一生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为了这人间天国的建立,托尔斯泰向世人开出了以爱为核心,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不以暴抗恶的社会改良方案。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与冲突,以及思想的局限又让托尔斯泰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中,最终以出走来与这个充满了罪恶的、建立在广大农民的痛苦与贫困基础上的世界决裂,继续他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探索,以一生来印证他对于生命、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终获得了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相似文献   

16.
以文为诗现象在李白的诗集中较为多见,又是韩愈诗歌的重要特点,它体现了诗人不拘于成见,勇于创新的特点,因此,从这一点比较二人的豪放风格的异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初唐以降,敦煌石窟诸多经变在绘制位置上日趋固定,某些经变相互间逐渐形成一种空间搭配关系。其中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即是一例,二经变多绘于主室南、北壁,呈对置之势。此格局被后期诸窟所沿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流行范式。这种范式既表达了弥陀与药师二法门的有机融摄和互补,又彰显了佛教对世俗凡众死生两极的无微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关注和头痛。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的新颖,理论形态的完善丰富和技术途径的严谨清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关注和头痛。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的新颖,理论形态的完善丰富和技术途径的严谨清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