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创造性艺术。教师提问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努力掌握课堂提问设计艺术,艺术地设计提问、艺术地引导答题,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设计史论”课程是各设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但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使应有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整合相关授课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武”、互动武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课程评定方式,能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设计史论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研究、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达到从总体上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可持续发展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余年,是中国设计从"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转变的重要时期,是设计观念发生转变的时期。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设计"思维受到冲击,因此,认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设计观念的变化,是我们现代设计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写教案.花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束缚手脚,阻碍专业化发展。编制学案。进行教案改革,能让教师把精力集中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一份完备的学案.少不了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以及媒体使用设计等,这些构成了“学案”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素描"教学,设计类专业与绘画类专业有着不同的思考和研究方向。"设计素描"是一种初级的基础课训练,是造形的基础,更是造就一个出色设计师、艺术家的综合起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应贯穿机械、自然、意像几大块,作为教学运作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赋予了我们能更多自由地创设课堂教学的空间和自由.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围绕怎样更好地处理新课改的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次惬意和挑战的工作.一堂好课、一个好效果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开始的.教学设计要追求"新"与"实"."新"、"实"就是课堂教学形式、内容、教学实效.如何做到"新"与"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7.
基于项目开发下的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项目开发中实现对课程学习的进一步深化。项目开发下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目标明晰化、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和学习活动网络化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研究型学习课程开发,也要重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设计,包括学习任务的设计(项目设计)、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基本步骤的设计和教师指导策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从更为宽广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出发,初步论述了作为一种物质和文化创造活动的设计的哲学和美学基点,这个基点是作为一种物化活动的设计创造性实践行为。并指出现代以来的设计运动所追求的目标是:试图通过设计赋予人类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以形式和秩序通过设计改变人类生活世界的现状,并使之成为一个融材料的真实性、技术的可靠性、结构的艺术性、感知的审美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设计管理是一门研究设计资源的有效化利用和设计过程有效控制的科学,它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宏观而言,设计管理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点--"人的管理"、"事的管理".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就将其列入设计教育体系不同,中国的设计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中国设计管理的现状,以设计管理中的"人"与"事"为切入点,提出将"沟通"与"创新"作为设计管理中"人"与"事"高效运转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图文与习题结合的图示,其中大部分本身是作为学生情境支架而设计的,以支撑学生跨越从生活数学到抽象符号数学之间的发展鸿沟.然而,实证调查测试表明,一些数学图示不仅没有起到"脚手架"作用,反而成了干扰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障碍.迸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图示障碍内在的图文匹配度、契合学生的理解度和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图示内部缺乏一致性、图像内容编排不合理以及图示信息呈现不恰当是形成6种典型图示障碍的三大主因,且通常发生在多媒体学习"选择—组织—整合"词语和画面的不同认知阶段.研究结果为设计和使用数学图示提供了有益启示:遵从多媒体学习的匹配设计、学习者中心的设计和深度学习的情境支架设计三大学习设计原则,不仅可以使图示障碍得到有效控制与消除,也是回归图示本身所赋有的"脚手架"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结合张吉怀高速铁路项目工程,阐述了三维全断面自动扫描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超、欠挖,隧道初支、二衬混凝土方量,确保隧道开挖、初支及二衬断面均满足设计要求.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可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认识受限,定位不当,我国这一领域的工作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教育媒体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且这些活动大部分在战术层面上开展,教育技术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关注在战略层面上实施教育技术,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即教育绩效,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要求的。战略优先,战术配合,战略战术互动,促进教育整体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应成为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技术高起点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应重视需要的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做对的事情”;在中观层面上要推广教学系统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运用,确保“把事情做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电教人员或计算机科学人员的工作仅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也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天津开放大学建设正在顶层设计框架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其核心是学科和专业建设。天津开放大学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应了天津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天津雄厚的师资力量、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完善的远程教育设施和丰富的化工专业办学经验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开设成为可能;专业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校凸显了天津开放大学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回顾加拿大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上 ,对该国科学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与重点、科技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与改革做了全面的综述 ,并就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新整合的科学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时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提出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开展设计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方面与EDA技术整合的思想。MAX+PlusII的丰富的逻辑功能库、设计修改方便快捷.仿真结果直观真实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面向学习者的学习技术旨在以信息与沟通技术(ICT)设计为中介,创设一种能够引发深度学习、孕育学习者共同体、促进学习技术自主创新的复杂学习环境,以培育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与此相关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的日益大型化与复杂化,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利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应运而生。本文简介了HDL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及其在复杂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就是,设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象的"物质性",而逐渐趋向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或设计。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实体的产品,它也可以是某种信息或服务,这使得设计艺术在以往许多设计思维、设计方法方面的限制被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渐在设计领域的渗透,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获取信息的种类都是空前的,这使得设计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的"问题"。数字化的设计创作也是根植于人的思想,始终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创造,离不开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传统数字系统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将EDA技术引入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以基于可编程的FPGA、VHDL和MAX+PlusⅡ软件平台的彩灯设计为例,讨论了EDA技术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EDA技术作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主导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seem to be converging on the concept of the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an integrated electronic job aid designed to support all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 given job or job function. The concept ha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of hypertext, other databases, job structur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raining needs. The economic (business) case for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seems to position them as strategic investments, and the developers and managers of the system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critical asset of knowledge-based compan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