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解放区"文学中的"问题"小说以赵树理与丁玲的作品为代表.此时的"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一样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它们往往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忽视创作的艺术性追求,从而影响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是,"五四"问题小说多偏重于主观出发的自发功利意识;而"解放区"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则从不同方面论证了一种体制文学的诞生,显示出一种带有客观强制性的功利意识.  相似文献   

2.
荣琰 《文教资料》2009,(18):84-85
冰心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其问题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广泛地深入社会提出问题.本文从冰心的问题小说入手,认为冰心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去关照社会,呈现出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的精神色彩.但也由于其人道主义的立场,减弱了冰心问题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生命个体的关注是"问题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建国后文学中女性更多的是以附属品的位置存在。"新写实小说"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延续着"五四"的"问题小说"对女性现实生活困境的延伸与思考。"问题小说"描写女性生存困境面临的问题与无奈,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女性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并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无论结果怎样,相对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一种社会发展进程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步表现。"新写实小说"褪去了"五四"时期贵族式的蜻蜓点水的人道主义情怀,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残酷与女性悲剧命运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7,(6):33-38
问题小说话语的演变是复杂的。胡适把问题作为小说写作材料的来源,但不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影响了《新潮》小说的创作面貌。周作人提出"问题小说"则是要密切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创作自由才是最根本的关切,其本意并非造成一种文学流派或创作风尚,而是要端正创作伦理、严肃创作态度。后来,茅盾在论述五四"为人生"的创作倾向时,把"问题小说"作为该倾向的最初表现而加以定型化,用来概括冰心等人的创作特征。作为现代小说的精神源头,问题小说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其实是严肃的态度与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柏林》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教学采用"主问题拎动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板块式教学策略,围绕"文章有什么反常之处?"这一主问题,从人物的反常,再到情节的冲突、环境的反常,探讨小说的习作手法,深入剖析文本。本文以《在柏林》一课教学为例,展开对小学阶段小说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文教学中的"本源性问题"?它是语文学科中的本质问题,是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和深刻理解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教什么"与"怎么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地落实本源性问题、推进小说教学的有序进行,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探究精神?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梳理和建构一篇小说中的本源性问题,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前期,文学报刊发表了一批紧贴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生活、婚姻、工作等各方面问题的小说作品,借此讨论了新时期相关社会问题。小说在表达时代热点时以刻画人物内心为支点,建构出独特的审美趣旨。以《文学报》为代表的一些专业报刊对问题小说创作现状进行讨论,因报刊定位、论述范围、论者身份等诸多原因的局限,讨论并没有深入下去,也造成了文学史对问题小说的忽视。对这一文学写作现象的研究不仅弥补了问题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缺席"现象,而且有助于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小说文本往往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教与学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如果每一篇小说的解读都能选准一个切入点,设计一个"主问题",教学就可以删繁就简,事半功倍。所谓"主问题"是相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短暂的应答式问题而言的,是指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对一部作品进行思考、理解、品析、探究的重要问题(提问),它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基于小说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往往就不能脱离人  相似文献   

10.
李定春 《湘南学院学报》2012,(1):103-105,110
从创作题材与主题看,刘心武的《班主任》属于教育小说:它是以"文革"为背景,以青少年教育为切入点而创作的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教育小说;它不仅客观呈现了"文革"时期的教育问题,深刻揭露了"文革"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心灵毒害。重读《班主任》并对照现实,我们发现,今天的教育界仍然存在与"文革"时期类似的诸多严重的教育问题。显然,《班主任》对于今天的教育界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享有“革命派小说大家”之誉,他的成名作历史小说《洪秀全演义》,其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合情理”为基础,以“感觉力之宏大”为宗旨,具有小说的“演事”特性,其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型叙事文本,在叙事方式上,既继承了中国典型小说“讲史”之长,也表现了“写人”的性格发展和传奇色彩,运用了多人并进的“集束式”艺术结构,其三,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虚实相间,即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写人”有两个特点:改变传统小说的“脸谱化”倾向;写出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这是与许多晚清小说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小说中以志怪一类对后代影响最巨。此种小说受到佛教因果观念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方面佛教因果使得古小说的结构上呈现出“因果分明”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报恩、冥报、杀生、轮回等四种内容的作品也与佛教因果观关系密切。这些小说的成熟与发展水平,在内容与形式都为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维吾尔小说界曾经出现过一批年轻作家,他们的小说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中体现出“新、奇、异”,作品实现了方法的多边探索,他们的小说被人们称为“探索小说”。他们是否可以称为一个流派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背景分析,对他们创作方法和审美追求的共性进行考察后认为,按维吾尔文学发展史和作者审美追求来看,他们可以称为—个流派。  相似文献   

15.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剐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但到了《红楼梦》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虽然“诗化”尚不能被充分证明为小说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这种特征确乎被五四以后的一批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继承下来,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6.
余华十年一剑出版长篇小说《兄弟》,与以往小说相比有着诸多变化。他所谓“强度叙事”,其实还是“重复”和“循环”两种叙事手段充分运用。结合新作和1990年代的长篇进行分析,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一些变化以及新作中两种叙事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相似文献   

18.
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詹姆斯的心理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三大理论来源。在具体分析这些理论与意识流小说的联系时,人们一般多侧重强调弗洛伊德和詹姆斯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只是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不仅影响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还从哲学意义上为作家把握和表现主观生命提供了基本方式,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普遍叙述模式。因此,它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