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庾信的赋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坛巨擘,然而,他的赋在历代大都被排斥和贬低。庾信赋有与汉大赋不同的风貌,是对汉大赋创作传统的背离,他在继承前代赋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多有开拓创新,把“含吐性灵”运用在赋的创作中。赋比兴兼用,托物言情,借景抒情,情感抒发成为他的赋作的根本旨趣,他以诗才而为赋,在赋里出现了明显的诗化倾向,并且创作的艺术手法灵活多变。庾信赋集六朝俳赋之大成,直接开唐赋的先声,在赋体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坎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赋作达到了这一文体的最高成就,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咏物写景、吟咏艳情和悲感身世、伤怀故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南北赋风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由南入北后写下的文情并茂、高视六代、彪炳千秋的优秀作品。赋中流露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入世精神,从一个方面表明儒家思想文化对庾信辞赋创作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庾信辞赋创作中的儒家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4.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南北赋风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由南入北后写下的文情并茂、高视六代、彪炳千秋的优秀作品。赋中流露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人世精神。从一个方面表明儒家思想文化对庾信辞赋创作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庾信辞赋创作中的儒家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5.
<正>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庾信早慧,聪敏绝伦,早年长于宫体赋,诗风丽逸,与徐陵诗风相近,被世人称为"徐庾体"。但后来庾信因故留居江北,故国沦丧和人世变迁,使他的文风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主要为《哀江南赋》,此赋主要抒发黍离之悲和乡关之思,文情并茂,华实相扶,道尽身仕敌国之怨愤。杜甫道:"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评论道:"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诗与赋是两种各自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关系的文体。在发展过程中,诗体与赋体直相交流,互相渗透,它们不断从对方那里借鉴与吸收某些艺术长处,以改进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由此产生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现象。这是诗赋二体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显著的特征。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位重要的诗赋作家。他文才高瞻,诗赋兼工,北周宁文连说他“妙善文词,尤工诗赋,穷缘情之绮靡,尽体物之创亮”(《庾信集序》)从创作艺术看,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是应信诗赋的重要特色,也是其诗赋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这一点却长期以来为论咦信…  相似文献   

7.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在南朝时期创作了大量宫体诗歌,是宫体诗人的代表。庚信仕西魏后,诗风为之一新,熔南朝的华美绮艳和北朝的刚健老成为一炉,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由于史料缺乏和年代的久远,庾信的诗句在流传中讹误甚多,众说纷纭。本文在比勘众说的基础上,对庾信有关诗歌佚句进行了细致地考证与辨析。  相似文献   

8.
晚霞之美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大诗人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将南方文学的文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合二为一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哀江南赋》,为世所公认的南北朝辞赋的压卷之作。当我们读他这篇《赋序》的开头六句,“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无不被那历史的沧桑感、故国的怀旧感、身世的悲怆感、思乡的依恋感所打动。  相似文献   

9.
庾信的后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六朝大成的作家庾信,虽有众多作品传世,却没有较系统的学理论作品。从庾信作品中的片言只语及其创作实践去探索他的学思想,庾信的学观包括学创作应“含吐性灵”、“以悲为主”和追求“词高意远”三方面。这对南北朝以前的学主张虽有继承,但更多创新。  相似文献   

10.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也迥然不同。他前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虽不如后期深刻丰富,但是也表现作者关心社会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他前期作品的风格以绮丽为主,但亦不乏清新亮丽之作。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元结诗歌的散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结是唐代第一个大力“以文为诗”的作者,其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大大超过后来的韩愈。本文把元结的近百首诗分成三类,分析“以文为诗”在三类诗歌中的不同特色,进而把元结的“以文为诗”跟韩愈作比较,以突出元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1939年4月20日艾青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诗论<诗的散文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自然朴素、句式的灵活多变、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探讨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5.
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注重运用各种诗歌技巧,利用意象“陌生化”手段,使其散文诗意蕴朦胧,从而呈现出极富个性化的诗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诗创作热中,王德宝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创作内容在表征上似乎是对亲人、故土和往日琐事的审美描述,实则是对自我生命存在境况的灵魂注视和智性把握,借以使自己能够对乡土记忆进行精神考量。在诗艺表达方面,诗人也同当时甚为流行的西化创作方法迥然有异,体现出对民族传统的坚定承继和现代创新,从而使他的散文诗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内质。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看,其旧体诗词,包括集句诗、活剥诗、打油诗等等,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岳珂自少年时起,就喜好诗文,又因其岳飞之后的身份,而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出仕之后,曾长期任职于镇江,与汇聚于斯的辛弃疾、刘过等名家以及黄机、王迈等少年才俊都有来往;晚年居九江时,来往亦以文人居多。这些作家有的长于诗词,有的长于散文,对岳珂的创作和思想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