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片能以其视觉力量与文字互补,用富有感染力的嘶面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刘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2,(30):101-101
古人云:“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瞅系,即文字叙述说理,图片使道理形象化,二者密不可分。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冷文峰 《江西教育》2001,(7):112-112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综合性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社会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图片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说,教材中每一张图片都是课标要求的体现,都有编者的用意。深入挖掘图片信息,有助于正确把握教材和课标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在新课程教材中,基本上每一页都有插图,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还有配套的图册及教学挂图。这么多图片资料,它们的使用价值如何,怎样进行选择和使用,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衡量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积极主动提问。下面,笔者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教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0.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水很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名言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它与“赢在起跑线”的概念极为相似,都强调开好头十分重要。在历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它被反复证明确实如此,国内学者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一堂历史课,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好的导课,就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牵动学生的思绪,引领他们进入历史的情景和氛围中,使整个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就特别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并能够达到最佳教学神集.”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含有政治、历史、地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增强了道德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历史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朝着“情满课堂”的方向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杨弢  刘乃秀 《今日教育》2007,(4S):22-22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掀起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高潮.一批抗日战争史研究新成果纷纷出现。这些新成果中不乏对先前研究结论的质疑和批评之声,例如:《历史教学》杂志2005年第11期刊登中央党校郭德宏教授《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文.郭教授从抗日战争史研究角度、领导者、主战场、三次“反共高潮”、抗日人物评价等13个方面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传统结论提出质疑和商榷.表达出有别于传统历史教材基调的“新声音”。在抗日战争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是应该固守历史教材中的“老基调”.还是追随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声音”呢?历史教师如何正确把握学术研究新成果这种新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土史资源亦称地方史资源,通常是指包括历史遗存、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含家谱、老照片)、乡风民俗和当事人口述史等在内的与学生生活地域(即特定地域)密切相关的历史资源。近年来,学科专家和中学教师对乡土史资源所独具的优势已形成一定共识,也有不少学科专家和中学教师就乡土史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笔者认为,相关的共识与探索,对广大同行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对高中历史课堂如何运用乡土史资源升华学生的情感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部编历史新教材投入试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发展。学科教师在熟悉新教材、摸索新方法的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新教材中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新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做了不少的改变,除了课文主体以外,还配有 多种辅助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的历史教师,我们身上担着沉重的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考着用可以利用的办法和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历史知识、增加人文修养、了解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我们一直在寻求教学方式的改变。这是课改的需要,也是时代的潮流,更是一名以育人为神圣使命的历史老师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8.
历史批判性思维的最本质特征是追求真实、论从史出。茅海建先生说:“一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发展的轨迹是主题先行,很早就有了许多重要的结论,但这些结论所依托的史实却是在匆忙中搭建,根基并不是很深……学术发展到今天,我们手中并不缺乏结论,相反的是,我们的思考却为各种各样相互对立抵牾的结论所累。”而中学历史教科书所汇聚的,恰恰包含了根基不深、经不起查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9.
"左图右史""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是南宋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关于图文关系的解读。由此也可看出,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图片资料的直观、形象、生动特点,在教科书中发挥着"以图现史(以图片直接叙述史实)""以图释史(以图片来补充解释文字史料)…‘以图启智(以图片直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等作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恰当运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中国抗争史的重要一课。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领悟历史更有助于学生理性分析中日关系,提升爱国情感,理性爱国。基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笔者以教材课标为依托,结合时政及学生认知水平,大胆整合教材,创设多维情境,突出主题教学,精心设计"主题问题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实现了"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呈现亮点、追踪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