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批评语言学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BBC所播出的的一则新闻作批评性分析,考察意识形态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以及语言通过其各种表现方式的运用来影响和介入人们的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媒体语篇的语言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手法对比分析China Daily和The Economist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从词汇分类、转换、情态系统三方面探讨这两家媒体对于该事件报道中的语言运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可以揭示中西方媒体所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环境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与权力的辨证关系,即权势之人通过语言壳体来体现其思想意识.而隐喻可以揭示政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本文通过对CDA和隐喻关系的探讨,指出批评话语分析(CDA)不只是要运用到社会学和社会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借助概念隐喻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就撞机事件于2001年4月11日递交给中国外长唐家璇的信件为语料,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及物性,情态和名物化三个方面讨论了该语篇所反映的意识形态,进而证明了意识形态与语言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以及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模式来分析大众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艳 《双语学习》2007,(12M):155-156
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方面入手,对两篇英语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分析,考察新闻报道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他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影响读者理解的。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语篇分析用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3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转述言语是新闻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常以各种方式介入并影响读者对引语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操控。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英文报刊中评述中国 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发现中国的报道比西方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报道者通过运用“预先调整的直接引语”和“非明确的消息来源”以影响读者并传播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苏彬 《文教资料》2009,(25):52-53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源于批评语言学,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强调语言和语言产生的社会背景有着辫证的关系.CDA已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大众语篇,揭示语篇中所隐舍的思想或权力关系,研究语篇是如何被用来传达意识形态并通过权力关系达到相应的目的.该文章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法分析奥巴马的获胜演说,分析政治演说的演讲者是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达到向公众提供信息、劝诱听众、控制听众的意识形态的目的.运用批评性的分析方法对政治语篇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话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秀霞 《海外英语》2012,(5):256-257
新闻反映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该文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分析《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来论述、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听力焦虑与其它外语学习焦虑相比有其特殊性,文章探讨了非英语专业文理科大学生外语听力焦虑的总体现状,研究探讨了听力焦虑的主要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3.
伍拉科特(Woollacott,1982)指出,现代符号学理论已经超越了结构主义者对一个自足的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关注,而时常采用马克恩主义的方法,重视“意识形态”(ideology)的作用。近年来语言学家在进行语言和语篇分析时也对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拟简单谈谈批评语言学中的意识形态观,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勇  邱晴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8-110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语篇、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某知名公司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中,及物性、人称代词和语篇的选择与运用,发挥着为其公司意识形态服务并且试图统治读者思想的作用。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这封信的解读,能够促使读者对大众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提高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与反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外语学习中,听是四项言语技能中最为困难但又最为重要的一种。基于我国外语听力教学的实践,对听作出认知阐释和元认知分析,并探讨学习者在外语听中如何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外语学习者听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概括出运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遇到的听力问题及其元认知听力策略水平。调查对象为9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调查表基于Vandergrift等研制的MALQ(元听力策略调查表)编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遇到的10大听力问题依次是:语速、干扰、听到的词与读到的词的不一致、生词、漏听、紧张情绪、句子复杂程度、背景知识,焦虑和挫折感以及语音语调不熟悉。对MALQ的分析表明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听力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元认知意识。尽管在定向性注意,实时评价和心理翻译等策略方面表现较弱,他们对听力过程和听力活动对学习者的要求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本研究据此针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相关的教学应用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中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和单一、机械的授课方式是造成学生听力学习费时低效现象的直接原囚;“分段递进式”听力训练策略按照强化语言能力、掌握听力微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分段递进式”教学的应用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外语教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重视会话听力课练习,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等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