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课题3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涉及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自然界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探究等核心知识,承载着发展学生元素观、变化观等学科观念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功能。二、教学思想与创新点本课例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功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大情境、大主题,吻合“素养为本”教学倡导的“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从化学视角研究“碳达峰、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节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是对前面学过的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后面学习其他气体如氢气实验室制法的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二氧化碳的性质更是初中学生初学物质性质的典范,因此这块知识是每年中考的常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过程是学生最直接最客观最形象地接触并研究二氧化碳的过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三课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人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启蒙课。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本课题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的铺垫。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的主干知识包括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两部分.碳单质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基本规律,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同样是中考的热点.其试题的综合性一般较强,常以时事、生活、健康、科技、环保等材料为背景设计,新颖灵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方法为特征的探究性试题近年已成为中考新的亮点 .其命题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发展等探究全过程或部分过程去构建试题 ,力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巧妙融合在一起 ,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文总结了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探究性试题的类型 ,帮助同学们学会解题方法和策略 .1 探究物质来源图 1例 1 为了探究人嘴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来自何处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 1的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Ⅰ :关闭活塞b ,打开活…  相似文献   

7.
罗琳 《考试周刊》2014,(51):127-129
从生活中运用神奇干冰吹泡泡的实验视频引入,从生活到化学,好奇干冰,走进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从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回顾,自然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验满方法",然后通过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理一理等探究活动深化分析推理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再利用相信你会思考、相信你会选择、相信你会变通、相信你会设计层层递进的方式,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接着通过相信你会对比、相信你会操作的方式总结出实验室二氧化碳验证、验满方法及体验亲自动手制取二氧化碳的趣味;最后从化学走进生活,利用已知知识设计氢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体现化学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例如:有关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有关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等。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运用这些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在化学新课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还是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习方式”和“目标”三种角色在该单元中体现的情况。一、作为“内容”的科学探究在《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体现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背景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第二单元的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所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由此来带动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学习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及初步具备了设计基本实验的技能。本节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例如:有关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有关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等。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运用这些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小娅 《成才之路》2010,(22):60-60
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化合物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CO2的制取研究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春龙 《考试周刊》2010,(33):200-201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按照教材进行探究有一些不足:实验探究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量大,药品消耗多,步骤繁琐,操作不方便,学生需要制取几瓶的二氧化碳,如再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性质,则完成整个实验探究消耗的时间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新的装置.  相似文献   

16.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7.
陈金余 《学周刊C版》2010,(1):170-170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旨在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化学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实效并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作风。现以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并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社会热点“碳达峰、碳中和”为情境素材,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旨在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适宜条件的选择、甲醇合成甲酸和乙酸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开展以建模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关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己在课下就能完成,可以体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和实验生活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生活用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