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往往只注意《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创新,阐明了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红楼梦》小说本为据来探讨作曹雪芹的身世,不失为一种方法。我们虽然不可以把一部《红楼梦》就简单地看作是作的“写实自传”,但书中隐含有作的家世和身世,这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小说本对粗关史料可以确证,曹雪芹就是曹天佑。  相似文献   

3.
就余英时教授的关于《红楼梦》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论为切入点,来阐释作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他的研究给我们提供的思路和借鉴。作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余氏研究的突出特点首先是他的科学的历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是他的学批评的性质和特点。再次是他对以往研究批评方法和范式的反思。而所有这些又植根于他的中西化背景中,因而显得通达、睿智,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蕴含丰富,贾宝玉这个形象也是如此。本文从“新”与“真”两个角度试着考察一下这个形象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大都体现了作的精心艺术构思,解读《红楼梦》不能仅读其写实层面,必须同时留意其隐喻性,或回味其隐喻性。小说中香菱这个人物的三个名字既概括了她曲折坎坷的一生命运,又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文化意蕴十分丰厚深广,该文化文学角度和哲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将作者多年来研究红学的成果大致按照“人物论”“事理论”的框架分类述析,阐释了巨著的深部神髓,亦是对小说主要人物及事件思想内容的抽绎解义,新见迭出,目不暇收,此文是好将出版的红学专著《<红楼梦>精解》的绪论,统揽全局, 点晴;提纲架领,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9.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民间俗语用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本文从“有助于深化主题”和“有助于人物刻划”两个方面论述了民间俗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在这方面的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饮酒描写比其他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它寄寓着作的情感与理想,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从而深化了作品的题旨含蕴,凸显了人物形象,展示了人际关系,构出了意境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作艺术功力。可以说,酒,已成为其艺术魅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谈《红楼梦》中熟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学巨,在使用语言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本试图从《红楼梦》熟语的使用方式、《红楼梦》熟语的修辞方式、《红楼梦》熟语的艺术效果三方面来谈谈《红楼梦》中熟语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也是宏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33个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情与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艺术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拓展思想内容,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台湾名作家白先勇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特色,显示出中国古典学,特别是《红楼梦》对于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其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鲁迅都给以高度评价。然而。人们并未能完全理解鲁迅在红学领域提出的美学思想的真谛。鲁迅在阅审《红楼梦》最早的话剧本《绛洞花主》后,撰有著名的《小引》,提出“《红楼梦》的神情”这一命题,亦未引起红学界的重视。《红楼梦》的神情,包括《红楼梦》情节结构主线、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这些都是研究《红楼梦》原著的主要课题,却历来存在纠缠不清的问题。鲁迅作《小引》的《绛洞花主》剧本,是我们探索《红楼梦》神情的珍贵史料;通过鲁迅指明的“神情依然具在”这座桥梁,比较研究、对照探索,势必得以揭示出鲁迅体味到的《红楼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红学走向,是要在明确红学研究的共同旨归,把《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小说艺术推向新的时代高度,实现对《红楼梦》的超越与升华的前提下,着重于观念的转变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以现代观念重新审视红学,做出契合现代人观念,沟通现代人心灵的新探索,由脱离本体的孤立“红外线”热纷争中,回归本体,着力于文本意的诠释,关注当代文学创伤情况,特别要联系当代文学的力作与《红楼梦》的关系,进行比较对照,激活当前文学创伤,实现对《红楼梦》的继承发扬、超越升华,即便是考证,索隐也要以现代思维方式关注红学的共同旨归,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红学的共同旨归,从本体意义和诠释中寻求新的突点,寻求新的发现,形成多种研究视域,多种研究方法的交流互补,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形象中,女性无疑是最被看重的,故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亦乃女性的赞歌”之说。《红楼梦》中女性是复杂的,既可爱、独立,又从众、自卑。在《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中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9.
冯其庸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中系客座教授,2004年第八次来新疆考察,是他从事《红楼梦》研究三十年、完成其红学研究的力作《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之际。此次应新疆师范大学所作的学术演讲,是对其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回顾总结。演讲从有关曹雪芹的研究、《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他的学术研究历程,为红学界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不见长于文学批评方面。尽管如此,但胡适没有忘记《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在胡适的大量研红论著中,有一些观点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的。胡适的不以文艺批评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有其时代和个人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