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树叶绿了》是由上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中《茂盛的植物》一课拓展而来,本次区际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绘树木、美课堂、育人品”,正是基于这样的美术学科育人主题,许老师的课题取名为《树叶绿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许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树叶,感受树叶美丽的线条和丰富的花纹,通过美术课特有的视觉感受与学习,自然地唤起学生感受绿意,感受春天,感受生命,感受自由的美好情感,使课堂真正从美术的教育升华为教育的美术,通过美术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秋天到了》一文介绍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天气凉、树叶黄、天空蓝而高、大雁南飞等.天气凉了,大自然才会有这些变化.教学中,可抓住描写天气的句子进行导学,教给学生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然后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学讨论描写树叶、天空、大雁的句子,使学生认识秋天的景物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教科书一直被部分教师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大多是遵循既成教案,照本宣科.在农村,怎样才能让教学资源丰富起来,这需要美术老师勤动脑、勤动手,挖掘丰富的农村自然素材并运用到教学上.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农村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小溪边的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树皮、杂草藤类、秸秆等,这些都是小学美术课的好素材.教师发动、带领学生收集材料并学习加工材料.同时,在收集和加工材料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材料"变废为宝".结合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如《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蛋壳贴画》《玉米根艺造型》等手工作品.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在苏少版美术第七册《包的世界》的教学中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我喜爱的水果》是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0课《静物画的构图》和第20、21课《蜡笔淡彩》的综合扩展课。它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学会运用蜡笔、水彩性能相同的油画棒、水彩墨水表现自己喜爱的水果。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构图原则。使学生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学会运用油画棒、水彩描绘出自己喜爱的水果。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在实际应用中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意识。3.在创作中渗透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春天》     
《春天》(《自然》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属观察课课型。该课由九幅图构成,图一到图八把春天的景象分为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自然景象又分为天气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第九图综合了前八幅图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春天景观。教学目的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的特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特征,可采取愉快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儿童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在工作中常常思索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浅议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前总认为教学要坚持“授人以渔”,从不知“引人索渔”。最近我在美术第七册《包的世界》的两次教学中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莹 《小学生》2012,(10):74-74
<正>《美术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合作交流"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运用合作交流,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探索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许多美术教师进行了网络条件下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1.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的性质做出了基本认定: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普通高中美术课应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从而陶冶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学科往往不被重视,教学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苏州东山人杰地灵,有着独特优美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众多艺术名家,这些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是学生学习美术、发展美育的源泉。本文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家园的变迁》教学为例,结合构图、造型、透视、表现形式等专业技法,简略谈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  相似文献   

14.
一、透视《清明上河图》课堂教学1.谈话导入,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自然地与学生谈话:“美术课上,老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从画家的构图、运笔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谈了对这幅图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了该画的绢本临摹图,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美术课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美术课注入了活力。理念的核心是,积极开发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作品和教学成果的交流。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到美术课教学中,其目的就是优化美术课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美术信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基础教育美术教材中,"欣赏·评迷"领域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以及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其内容和知识面涉及多门学科.我结合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在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课堂教学中,收益颇多.深深体会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春雨蒙蒙的一天,我在郴州市一完小六年级听了一节文秀琴老师上的美术课——“画春天”。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根据歌曲词意描绘春天的景物,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懂得一点风景画的构图知识,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这堂美术课是一次颇有启发性的新尝试。一、教学设计比较新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首先是请一位学生朗诵诗歌《啊!春风》:“是谁给山谷装上绿衣?是谁给草原撒满鲜花?我知道:是春风,是春风……”,用诗歌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爱,唤起学生画春天的兴  相似文献   

18.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智力开发正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近年来的初步实践,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美术课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从而使美术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习兴趣与激发形象思维相结合。 小学生对于美术课一般都比较感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他们喜欢学画画,而且还急于动手,但由于不懂绘画知识,大都画不好。结果往往不是乱涂一气,便是弃笔休画。这种想画爱画的欲望同他们的主观条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必然使他们对画画的兴趣和热情十分短暂,不可能持久。因此,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兴趣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  相似文献   

19.
师范专科学校公共美术课教材《大学美术》一书,注重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审美价值观的教育,不足之处是,只偏重美术作品欣赏。为此,本文就专科师范生应掌握的实用美术知识和技能——美术字教学、色彩教学、简笔画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学等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的性质做出了基本认定: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普通高中美术课应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从而陶冶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学科往往不被重视,教学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