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意错误的教学艺术浅探●江苏葛乃宏陈其俊孙子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奇”是古兵法常用术语,指军队作战的常用战法和特殊战法。就兵力布置而言,以正面受敌为正,以机动突击为奇;就...  相似文献   

2.
从“正”与“奇”谈教育艺术中的辩证法宁泽编者按:本刊于今年第一期摘编了本文的一个事例,现应读者要求,特披露全文。一、从正与奇的提出到进入艺术领域正与奇是春秋的《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孙武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相似文献   

3.
“奇正”一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述。《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是说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治理国家,用多变出奇的战术指挥部队作战。《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性。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精妙,用王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的艺术品位。而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古诗文)的教学也要追求这样的品位,在其策略上,借用《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来说就是“凡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是指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优势兵力从正面直接对教学目标实施攻击突破;所谓“奇”是指出其不意,迂回包围,从侧面切入教学目标。它注重打破常规,出奇出新,有时是曲径通幽,有时是旁敲侧击,有时是声东击西,由彼及此地解决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奇正策略的运用上,应该讲究以“奇”为先,以“正”为主。之所以要以“奇”为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在这些兵法的论述中,强调了出奇制胜的策略,蕴含着“奇正相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可见,孙子兵法特别强调“奇”、“正”互用。那么,什么是“奇”,什么是“正”呢!历来兵家众说纷纭。不管怎样解释,各家都承认,“正”是用兵的常法,即遵循战争的一般规律;“奇”是打破常规的变法,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机变。用兵应当正兵合战,出奇制胜,把“正”和“奇”结合起来。当然,“正”和“奇”也是相对的,一些奇法由于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就变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正法了;一些正法由于竞争双方普遍熟…  相似文献   

7.
演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要求演讲者能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而任何一次成功的演讲必定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语,因为它是演讲者与听众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古人云:“善于始者,成功已半”,成功的开场可以先声夺人,渲染气氛,磁石般地吸引听众,给整个演讲定下一个基调,展开一方空间,使下文能够准确切入主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策划开场白的技巧很多,其中,如果能灵活地把握“奇”、“趣”二字,就能设计出不凡的开场白。一、奇:《孙子兵法》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  相似文献   

8.
论韩愈诗文创作中“宗经”与“自嬉”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韩愈诗文创作中“宗经”与“自嬉”的矛盾杨晓蔼元和年间,韩愈答诗张彻,描绘自己当时的创作,慨叹“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宁”①。把“奇”与“善”对举,感到自己搜奇的清趣与嗜善的愿望不能和谐一致,内心困扰不安。结合韩愈的道统说、性情论考察,他是以儒家道统为...  相似文献   

9.
二、易中出奇。小语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但善教学者却应浅处深问,于无疑处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思想。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学生读后往往理...  相似文献   

10.
“点拨”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何时“点拨”,以什么方法点拨呢?一、困惑时:减缓坡度。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面对教者提问:学生常因惑不解而紧皱眉头,对此,教者的责任不在揭开谜底,交给答案,而在于察颜观色探明原因,并有的放矢地巧指迷津,减缓坡度。如问题难度太大,学生力不从心,可追加问题,巧妙铺垫,帮助接通思路。或者迂回设问让学生回答类似问题,借助原型启发,再触正题;如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云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即正面进攻为正 ,迂回侧击为奇。只有善于变换问题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 ,增加“突破点” ,才能达到从论题的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牵着论题鼻子走的效果。一、声东击西 层层剥笋辩论中采用一连串的询问改变论辩对象 ,用表面关注的其它问题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再将询问中的要害点明 ,目标却依然对准论题和论辩对手 ,从而达到论辩的目的。1996年 ,中国女留学生陈磊在美国学习时 ,美籍教授那米诺在讲经济学理论时谈到中国。那米诺教授说 :“中国是一个非常贫穷闭塞的小国家 ,那里的人非常…  相似文献   

12.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论中,“奇”与“正”这一对范畴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道家哲学的始祖老聃,在其仅有五千言的《老子》中首先要言不烦地论述了这一哲学的辩证法,以其睿智的哲人之思肯定了其在政治、军节以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作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后来的孙武发挥了老  相似文献   

13.
巧问五法     
迂回法。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去直接问,正面问,往往难以解决。而迂回来问,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草船借箭》中,把“周瑜明知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办不到,为什么还要他立下军令状?诸葛亮立了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改成迂回提问:“诸葛亮明知周瑜借造箭之机想陷害他,但为什么还要冒这样大的风险去‘借箭’?” 分解法。即化难为易的一种提问方法。可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以减缓坡度,学生得以顺利答问。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相似文献   

14.
“长善救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源于《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通俗地讲,“长善救失”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一向被教育者奉为真理,但这条教育教学原则也许是教育中的一个“二律背反”。因为,在世界上,人人都无绝对的优点和弱点,二者犹如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性格急躁者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正如王夫之所言:…  相似文献   

15.
贺然 《辽宁教育》2022,(24):25-27
<正>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沁善如水”为目标,以“童心师爱,和谐宁静”为校风,以“沁善如水,博学笃行”为校训,以“打造善水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拥有水一般品质的学生,希望学生如水般善良、如水般坚韧、如水般包容。  相似文献   

16.
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山东省教科所王坦一、教学艺术概述(一)教学艺术溯源人类对教学艺术的探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涉及并论述了诸如“善歌”、“善教”、“善问”、“善喻”等许多教学艺术问题。在西方,人们也很早就重视教学的艺术问题了。如古希腊...  相似文献   

17.
【教学依据】《口技》是林嗣环为其《秋声诗》写的序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写口技,而是为其诗集写的前言,他在写完《口技》后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话以为《秋声》序。”显然,作者是借口技人“善画声”说明《秋声》“善画声”.即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姑且不论他的《秋声》如  相似文献   

18.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 胜则文胜,意顺则 文顺。“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 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 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 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深, 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中考作文如 何做到以“意”取胜呢?应做到如 下四点。 准 文章表达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既教会学生语言文字又教学生做人 ,作为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应明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又把握思想教育审美、熏陶的情意领域的目标 ,达到实在、具体、高效的“跳摘挑子”的目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如把一个结果直接交给学生就是把知识变成了一种产品 ,教师交给学生接纳 ,这样的教学虽然考试时能正确答出 ,而内容、题型一变 ,就答不出或说错 ,因为他未掌握发现问题方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必须努力探索教学的艺术 ,将“巧妙灵活”的教法炉火纯青地运用 ,以此达到善教的目的。善教应以兴趣为先导 ,以知识为工具 ,…  相似文献   

20.
【课文品读】 “善”在哪里? “善”在一个“善”字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点出一个“善”字。“善”既是全文的线索,一个“善”字贯通全篇,串起“口技者”精心模拟的三个场景;它又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口技者的表演,一言以蔽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