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转折期,从这时候开始,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转向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作为实现深层次理解的奠基石,当仁不让成了学习的重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更是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呈现,在该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编排中都明确了这一意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要求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多。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and revision
1.Let’s chant(见第一单元)
师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边说唱边做动作。
2.Free Talk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超级女声”李宇春和动画人物孙悟空,引导学生用“Good morning!/Hello!/This is…/Nice to meet you”等句型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们认识,与图中人物进行口语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征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7):71-71
设计理念。在教学本课时,注重:第一,精心布置教室,使学生融情入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入文本之中。第二,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进入文本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内化语言。第三,重视个性化朗读,并在朗读的同时,由朗读的同学为倾听的同学提出要求:“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想象,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做到倾听、倾心、倾情,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巧妙地补白了课堂中的“真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叶淦林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10):53-54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教材在课文编排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一条是“宽泛的人文主题”线,这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一条是隐含的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因此教学时,只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有机结合,坚持“文道合一”,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儿童语文素养中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儿童的朗读训练是相当必要的,在儿童系统的接触语文学习之初,朗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朗读的技巧、参与朗读的态度、最终形成朗读的能力等,都需要在一年级教学中得到落实与提升.基于此,笔者以...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以该册中"同构性文本"为契机,从语言运用出发,探寻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2003年金秋,“广西第五届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南宁隆重举行。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第一次教师基本功大检阅,参赛选手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理论给评委和观摩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刊将选取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精彩课例在本期和下期刊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A:Greeting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相似文献
10.
<正>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统编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他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就是核心,是最基本的内容目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语言的特质表现在它既有工具性(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有人文性(它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在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简称写景散文.这些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词句凝练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感情强烈感人,意境深邃幽远.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要特别注重文路的把握、语言的品味和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力的提高.在此,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为例,对小学中高年级写景散... 相似文献
12.
科普小品文教什么?怎样教?先看定位,有两个任务:一是科普任务,了解科学常识,热爱科学;二是承担语文任务,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科普小品文要体现科普味,更要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乐于探究。视角不同决定课堂的不同。《石头书》一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并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把这篇科普小品文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节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单元综合性学习是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安排的栏目。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综合性学习以某一单元的课文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专题,将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部分进行有机的组合,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中,它零散地出现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等栏目,而在高年级则被作为一种新的独立课型提出来。 相似文献
14.
15.
陈涛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9):31-31
一、自读课题,感受“爱国情”
1.讲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板书生谈的感受,指出“爱国”。(生再一次读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文明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从诗性思维走向逻辑思维;从第一学段以想象为主的写话,走向第二学段以写实为主的观察习作。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学习语文要多听、多读、多写,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悟。其实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都是一次心的旅行:雨后初睛的小径上,泥路、小草、小白菊和我们的低语;熟睡的珍珠鸟在我们心底流过的暖意;咪咪乔的断指带给我们的内心深处的震撼;瞎子阿炳那如泣如诉的琴声……都是我们用心来感悟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旅行的收获吧!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月夜中宁静的大海的景象。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当作一个个乖孩子,把大海当作温柔的母亲。作者联想到,在这宁静安逸的深夜里一切都和大海妈妈甜美的睡了。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